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县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千米(一说670千米[1] ),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
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早流域内有唐代的折脚堰、云门堰灌溉工程。现代主要有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干支流上建有多处梯级电站,大型的柳树电航工程也于2014年启动。涪江中下游是四川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三台县的产茧量居全省第一。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
春秋战国时,涪江即为巴国与蜀国的界河。三国时,梁州和益州以此为界。历史上涪江的战略意义很重要,凡东道入蜀取成都的,到重庆后多分两路西进,一路沿长江、岷江,称“外水”;另一路则是溯涪江而西北上,经绵阳、广汉到达成都,称“内水”。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伐公孙述,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晋文熙三年(公元407年)刘敬宣讨谯纵,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灭西蜀,均由涪江入蜀。
涪江从松潘黄龙寺东南而下,接纳了众多的溪流,出黄龙,过龙安,冲过兵家重地江油关,开始迂回曲折于四川盆地北麓,江面宽阔,流向盆地东南。涪江在流经平武以北约10公里的铁笼堡,接纳了从左岸汇来的第一条支流火溪河。流过川北重镇江油后,约5公里,左岸支流平通河从北而来,汇入涪江。涪江过江油彰明镇约10公里,通口河(该河经李白故里青莲)又从右岸汇入涪江。涪江继续下行,进入了流域内最大的冲积平原-绵阳平原。绵阳平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川北重镇绵阳就座落在平原西北缘。安昌河山西而来,在绵阳市区东南汇入涪江。
涪江过绵阳市后,经德阳丰谷镇进入三台县境,在三台潼川镇东塔山下,接纳右岸支流凯江。涪江接纳凯江后,经三台县百顷入射洪县境,流过金华山、在唐代诗人陈子昂墓地独座山下,左岸支流梓潼江又来汇合。涪江过射洪后,曲折进入苍溪县境。右岸支流郪江在郪口汇入涪江。郪口是涪江干流上最宽的河谷所在,也是射洪、遂宁两县交界之处。涪江过郪口后进入遂宁,再过潼南,进入铜梁区境,在铜梁区安居镇纳入左岸支流琼江。在川北门户合川区市区西,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由右岸汇入涪江。涪江接纳小安溪后,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结束了670公里的流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