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丰鸟类省级保护区

家乡区县: 汕尾市海丰县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12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候鸟及其栖息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之一。保护区广阔的沿海湿地和丰富的淡水湿地,成为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和国际濒危水禽重要的庇护栖息场所。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境内,由公平水库湿地、大湖海岸湿地以及东关联安围滩涂鱼塘湿地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11590.5公顷。其中,公平区,N 23°2′37″-23°7′25″,E 115°22′33″-115°28′47″,面积4703.1 公顷; 大湖区,N 22°50′-22°52′30″,E 115°30′-115°37′,面积2385.5 公顷;东关联安围区,N 22°53′22″-22°50′29″,E 115°19′30″-115°11′41″,面积4501.9 公顷。

保护区罕见鸟类
① 紫水鸡:体长42厘米,头部和腹部呈灰黑色,背部呈褐色。腰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整个体羽蓝黑色并具紫色及绿色闪光。具一红色的额甲。虹膜为红色;短喙呈明亮的红色,向前额延伸,像一块皮质的盾牌。脚为红色。(大湖和东关联安围分别有一定种群数量,初步估计非繁殖期种群数量超过100只。)
② 黑脸琵鹭是世界公认的极度濒危鸟类,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脚,前额、眼先、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并有生有一个似琵琶或汤匙状的长嘴。全球数量仅余二千多只,在海丰保护区最高记录 98只,占世界现存总数的4%。
③ 卷羽鹈鹕为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喙部下颌一个橘黄色或淡黄色大型皮囊。卷羽鹈鹕是全球易危鸟类,2004年于越冬海丰保护区数量22只。
保护区常见的湿地鸟类
① 翠鸟是国家三有动物,体型矮小,只有麻雀大小,头大身体小嘴壳硬,末端尖锐。体羽主要为亮蓝色。翠鸟是翠鸟科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翠鸟常年留居在中国福建、广东。
“三有动物”是指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
② 小白鹭是省级保护动物,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小而软折矛状羽,状若双辩;脸部分黄绿色,嘴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
③ 黑嘴鸥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体长32厘米左右,成鸟头戴“黑帽”,墨色的嘴巴,浑身玉羽银翎。由于数量稀少,人们对其生活习性了解不多。它们主要栖息于河川、湖泊、沼泽地区。
④ 黑翅鸢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小型猛禽,体长31-34厘米,中国南方为主要分布地。虹膜为血红色。眼先有黑斑和须毛,前额羽毛为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羽色特点比较鲜明,容易与其它猛禽相区别。
植物

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原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落叶季雨林。而水陆交接则有天然植被红树林植被和芦苇;其它区内优势草本植物有日照飘拂草、莠狗尾草、芦苇、咸水草、茳芏、雀稗等。
保护区记录有维管植物超过435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3属3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92科285属401种。另有栽培植物67种。
常见的红树品种
① 桐花树也是常见的红树种类之一,为了适应含盐分较高的水环境能够通过盐腺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
② 老鼠簕主要分布在红树林的边缘。老鼠簕开的花为紫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③ 秋茄是沿海湿地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胚轴如茄子状,这种树在发芽时会长出根,之后会脱落根部插入泥土中,便成长出新的红树了。
④ 白骨壤果实富含淀粉无毒,可作为人类食物或做猪的饲料,是红树林植被中被作为食物利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植物。
重点对象

黑脸琵鹭是世界公认的极度濒危鸟类,2011年全球同步普查数量达74只,最高记录99只,约占全球数量的4%;卷羽鹈鹕是全球易危鸟类,越冬数量最高记录达22 只,约占全球数量的3%;凤头鸊鷉每年越冬数量达300多只,约占全球数量的1.5%;紫水鸡,数量极度稀少,100多年来广东省内均未能确定,在保护区内每年均能发现10多只。2011年1月10日,保护区内首次发现3只在广东极为罕见的冬候鸟、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小天鹅。

少旗(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