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一“鹿”有你-四不像麋鹿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中国麋鹿是一种神奇的物种。它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而命运却乖蹇多舛。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千年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它生性清高孤傲,自成种群,造物主却偏偏给了它似马、似牛、似驴、似鹿“四不像”的外形。它向往宁静,从来远离人类的目光,可上自周朝王圃,外至多国林园,它的形像一直在供人观瞻。它热爱湖泊沼泽,淡泊超脱,只求偏居一隅,在无人知晓处默默地自由生存,命运却迫使它数百年圈居皇城脚下,倍受显贵名士的青睐,直至漂洋过海,为世界所瞩目。就这样,它顽强地抗争了数万年,尴尬地生存了数千年,为了获得生活的空间,它的庞大的家族曾经沿着仙鹤飞行的方向,从冰天雪地的北方往南方进行遥远的迁徙,为了捍卫自身的尊严,它在整个种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候,始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与险恶的命运僵持千年。它以铮铮的硬骨,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地球生物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硬是把无数的不可能变成现实,从而把生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推到了灿烂的极至。最终,它赢得了人类的尊重,迫使人类在它面前进行文明自省,迫使生物社会承认了它在这个地球上的一席之地。

因此,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物种,其生命、历史、心灵和哲思信息的密集程度,是包括熊猫在内的其它物种望尘莫及的。麋鹿的形像和精神,自古融入中国文化并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大师,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天之骄子,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但是先民狩猎的对像,是宗教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像征。(福“禄”喜寿)古人把能够封神的姜太公的座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像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中国麋鹿在中国本土绝迹100年以后,于1986年从英国回归故土——中国大丰。中国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坐落在江苏省大丰市境内的沿海滩涂,这片滩涂是太平洋西岸的典型湿地。这里东临黄海,南北有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西有洪泽、高邮等四大湖泊,整个地理位于江河湖海之心脏,是亚洲东方最大的一片净土。25年来,当初的39头麋鹿,发展到1618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群,最大的麋鹿保护区,并且成功地建立世界上惟一的麋鹿基因库、同时,野生放养取得成功,大丰拥有了世界上惟一的野生麋鹿种群。

大丰麋鹿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首先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持续密切关注。麋鹿保护区成为基因库的同时,也成为信息大量而密集的新闻库。据不完全统计,近25年来,国内外通过立体和平面报道大丰麋鹿的稿件总量达10万次以上,大丰麋鹿文化的雏型逐渐形成。

15年前,大丰的一批地方文化工作者开始把麋鹿文化和区域文明紧密相连。把麋鹿文化自觉地放到黄海湿地的大背景之中进行研究。完整地提出了大丰历史三段论。即:1000年的盐业文明,100年的农业文明、近代湿地文明的地方史学主张。并把麋鹿文化作为湿地文明的形像标志。提出:麋鹿文化是湿地文明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地域文化,构筑和开发麋鹿文化,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15年来,麋鹿文化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它的触角从科研和新闻延伸到文学、美学、音乐、摄影、舞蹈、戏剧、书法等各个文化文艺领域。

现在从事麋鹿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有100多人,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有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有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政府官员,也有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还有从事文化,新闻,商贸事业的工作者。市人大原副主任周廉明文思泉涌,退居二线后,坚持笔耕不辍,数年来已连续出版长篇小说与散文集5部。毕业于北京公安大学的女大学生马苏南天资聪颖,l8岁就崭露头角,创作出自传体散文集《我的世界》,其散文集《生态家园》被选为大丰中学校本课程。一线工人作家刘守志视创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在出版了小说集《黄颜色》之后,创作激情更加饱满。这些作者的作品,有不少先后在全国、省、市获奖,有的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市文化馆原馆长冯梓林长期坚持翰墨丹青,书法作品自成一体,曾在中国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还分别在中国第六届艺术节上和2002年全国群星大会上获奖。杨国美、马连义、徐新华、韦伟、徐社文、陆天宁、李晓恒、王荫华、吉俊明、张重光、陈德浒、曹凯钵、倪鲁冰等作者的作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朱贻生、刘桂先、张丰、张梓敏、刘炜、黄艺新、沈勇、邹进等作者的作品,也受到读者与同仁的关注。

城市上空的祭歌(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