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挂花灯

家乡区县: 广西柳江县

一都客家人在元宵节期间的赏灯活动有特别意思,它不同于一般元宵灯会,是在宗族祠堂和村中社王、伯公神位处挂上样式和大小略异,用花纸彩纸扎成的“花灯”,以祈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花灯有大小两种,均成六角形。大的叫堂厦(宗族祠堂)灯,高大1米左右,中有风轮,下点灯盏,热气流推动风轮徐徐旋转。花灯外围挂满纸花带,五彩缤纷。 小花灯叫社王伯公灯,灯体成切面橄榄状,挂在村中设的社王和伯公神位。花灯多从扎灯工匠那里订制,元宵节前集市有卖。之所以赏花灯,花寓意繁衍后代,旧时 客家育龄妇女房中都设有花婆神位,灯与人丁的丁在客语中同音,寓人丁兴旺。

赏灯必先落实灯首。上年出生的男孩,其父亲就是“法定”灯首,现许多地方若无这样的灯首,只生一女孩的也要担当了。灯首负责集资、买花灯,是赏灯活动的二把手。没灯首之年就集体筹划。

赏灯活动主体是挂灯仪式,在大年初十至十五。最老的宗族祠堂行先,其下代各祠堂的日子往后顺延。赏堂厦灯仪式大致是祭祀、添丁(给花灯中灯盏加上豆油并 点亮)和扣灯坠、升挂花灯、聚餐几个程序。届时所有灯首与同族老少到场,在祠堂正前梁挂上长长的灯带子,一头系上花灯。就绪,司仪呼:“上灯大吉!”众 和:“好也!”灯首把花灯拉起:“百子千孙!”“有也!”就这样直到花灯升至合适高度。至于赏挂社王、伯公小花灯,全村人有份,不论姓氏,因为社王、伯公 二神分管一方水土和生育,共主平安,神格应在护佑神“职称”之列。花灯挂赏仪式略简。老历十六日是暖灯,那晚全村各户将年货摆上神台,供完后全村人争抢供 品年货。

偷灯属善事。要是哪户祈来年生贵子,可请一精明男的把花灯“偷回”房中,这个偷灯者享将来孩子“花外公”待遇。这自然是偷小花灯,堂厦灯是不好偷的。 偷,就不能被人发现(即使人发现了也装是没看见)。记得我孩提时,村里有位“花外公”专业户,还挺灵验的呢。一次,行使职责时碰上风雨,且得涉足河滩,他 嫌灯坠碍事(灯坠系有蒜苗,柏树叶,还有两枚红纸包的卵石),就把其中的卵石包卸去了。第二年,委托人家妇女真的生了个胖娃娃——是丫头!村里元老召开研 究会,一致认定偷灯失职:舍弃了那包卵石——娃仔的家什不齐,故成女孩!当然,这只是趣话了。

换带就是更换堂厦灯带。小花灯一村只有一两只,不一定满足偷灯需求。这也不要紧,还有个通融的法子,这就换带。办法是把大花灯降下,象征性给它的灯盏添 油(即添灯),拨亮,换上事先准备的新灯带子,重新把花灯升挂起来就告成了。如还有要换带的,重复操作就是。据说这与“偷灯”有同等功效。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观念的更新,各种民风民俗总要在传承中不断变异。我们一都客家正月赏花灯习俗也是这样,人们婚育新风的树立,赏灯这一突现生育崇拜 的活动变异就越发彰显了,上面所说“灯首确认”就是与时俱进的积极之举。近几年赏灯活动,又有请人放电影、录像、文艺演出的,还有的与科普讲座,婚育新风 进万家宣传结合起来。人们在传承文化中既了却心愿,又积极营造出欢愉、团结、祝福、交流、平安和谐的氛围,这是民风民俗能接受变异、积极传承的原因所 在。

做你的倾国倾城(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