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历史

家乡区县: 杂多县

杂多县教育文化工作稳步推进。一是2009年以来,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两基”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县薄弱环节,开展了以控辍保学和扫盲巩固为重点的“两基”攻坚工作。县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教育特别是“两基”攻坚的投入力度,上半年,仅教育方面的支出就达570万元,占上半年财政总支出的13%。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大了对各乡(镇)在补偿教育、“两基”档案等方面的督查指导力度, 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截止目前,全县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8.2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76%。16周岁完成率达到96.2%,18周岁完成率达到70.6%,扫除青壮年文盲190人,巩固提高20434人,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二是认真实施好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总资金约7500万元,总建筑面积49301.58平方米。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的管理领导小组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所有工程项目资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全程监管。5月27日,举行了工程开工仪式,并组织各标段项目经理和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做到了责任到人。 6月7日,省、州验收组,对各标段的地槽进行了验收。目前,工程已进入到地基浇筑阶段,已完成整 个工程量的10%。三是积极稳妥地做好中考招生工作。上半年,全县有121名初中生顺利通过文化课和体育课的考试升入高中。四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9年我县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共计900万元,已全部分配落实到各学校。五是圆满完成了“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玉树宣传日”的承办和文艺演出任务。六是牧家书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共建成牧家书屋5处,配套设备5套,发放各类书籍4850册。七是完成了县电视台节目传输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了我县与全州各县的节目交流与传输,有效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杂多县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杂多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2000价),比2001年增加1.69亿元,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翻多,年均增长18.55%,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28亿元(2005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3万元,比2001年增加4603万元,年均增长16.87%,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63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2.46元,比2001年增加493元,年均增长6.1%,2007年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达到2220.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82元,比2001年增加2532元,年均增长7.5%,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979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8万元,比2001年增加590万元,年均增长7.1%,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9万元,创历史新高。2007年,实现牧业产值3.75亿元(2005价),各类牲畜存栏达43.80万头(只、匹)。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依托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教育卫生计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03%,牧民新型合作参合率达98.7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6.8‰以内。2007年度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县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390户,从业人员891人,注册资金797.67万元;私营企业5家,从业人员43人,注册资金379.8万元。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74.5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省、州政府牵线搭桥,就扎青乡纳日贡玛铜钼矿开发事宜与江钨集团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投资10.7亿

代吉措毛(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