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通山县境南部的鄂赣两省交界处。106国道东西横贯县境中部,316国道从东部过境与106国道交汇,九宫山景区有干线公路与这两条国道相通。北距省会武汉178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早在汉魏六朝时期,这里就有了相关人文活动,文化积淀丰厚。
九宫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宗教氛围与文化内涵溶为一体,集观光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避暑名山于一身,既有江南山峰之奇秀,又具有塞北岭岳之雄伟。海拨1230米的云中湖,落差420米,为中国落差之最;森林覆盖率高达96.6%,堪称天然氧吧和绿色宝库。宋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钟情于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此,使其人文历史更为厚重。九宫山以避暑名山而著称,7月份平均气温22.1℃,比北戴河低1℃,比庐山低0.7℃,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每年7月20日—8月30日举办九宫山避暑节。九宫山拥有云中湖、金鸡谷、石龙沟、铜鼓包、闯王陵以及中港六大景区。
九宫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史载,南朝晋安王陈伯恭兄弟九人避战乱建九座行宫于此,故名。南宋道士张道清至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之盛,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九宫山为道教名山。《太平御览》卷四十八引《武昌记》:“九宫山西北陆路去州五百八十里,其山晋安王兄弟九人造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宋代淳熙十四年( 1187 ),道士张道清又于山上建造九座道观,遂成为道教胜地,元明各代屡有修葺,后大多建筑被毁。现仅存九王庙、真牧堂、石城门、一天门等建筑,并留有宋、明、清三代文人墨客摩崖题刻十余处。
九宫山面积196平方公里,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为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米,山上海拔1230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第二大的大崖头瀑布(落差420米),仅次于台湾嘉义县蛟龙瀑布(落差800米,最大单级落差500米);还有面积6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九宫山森林公园。 来到九宫山旅游,如果是夏季,切记要记得带好有长袖的衣服,因为在山间早晚温差很大,老人和孩子需要特别的照顾,以防感冒。2007年8月1日,九宫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被称之为鄂南第一峰。相传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湖广著名道士张道清寻山传道选中此地。自此,来自湖广、江西和河南的香客长年络绎不绝,九宫山是成天香火缭绕,给这座名山涂上了神幻的色彩。明末以后数百年间,由于连年兵乱频 繁,山上名胜屡遭破坏,九宫山道场从此一蹶不振。建国后,党和政府多次拨款开辟九宫山风景区。1984年12月5日,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鄂南时,兴致勃勃地登上九宫山,对九宫山的自然风光给予高度评价。九宫山的自然风景观,富有浓郁的神幻色彩。主要胜景有八处:青松迎宾、云湖夕照、泉崖喷雪、云海波涛、真君石殿、伏虎天门、云关石刻、陶姚泉洞、奇观异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中轴线上,都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形成幕阜山脉段的高耸奇峰,都为冰川角峰。1986年修通了铜鼓包至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