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奢香当政时,组织领导贵州境内各族人民凿山开道、修建驿路,把云、贵、湘、川、桂几省分管地域联系起来,将境内的驿路纳入全国的驿路网络,沟通了贵州周围四省。
其次,奢香夫人对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她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金石等载体上。彝文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传统的传经记史的功用,扩大到记账、契约、记录歌谣、书信往来等日常生活中。其影响不单在当时的贵州宣慰司辖地,还辐射到周边的彝区,如乌撒地区(今贵州威宁、赫章一带)、四川的永宁宣抚司地区(今古蔺、叙永一带)、云南的乌蒙(今昭通市)、閟畔(今东川、会泽一带)、磨弥(今宣威、沾益一带)等地区。[6]
再次,奢香夫人还在贵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为了学习和引进汉族文化,加强和促进彝汉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在奢香夫人的带动和影响下,乌撒、乌蒙、芒布、永宁地区各土司先后送子弟进京入学。[7]
3人物评价编辑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作为一个民族头人,在国家加强西南地区统治的形势下,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西南边疆,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8]
4史书记载编辑
《炎徼纪闻》卷三[1]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十一[5]
5影视形象编辑
年份
电视剧名
演员
2011年
奢香夫人
宁静
6后世纪念编辑
奢香博物馆
奢香博物馆,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彝族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并对外开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博物馆仿造古代彝族土司庄园建筑而成,占地面积20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由五个展厅、资料中心和馆藏书法作品展馆等组成。[2]
奢香夫人墓
奢香墓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北面云龙山下、乌龙坡头的洗马塘畔,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墓葬几度毁兴,196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奢香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初步修复。1985年正式重建。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