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介绍

家乡区县: 贵州省岑巩县

田氏衙院 折叠

位于龙田河畔注溪乡大寨村,距县城公路行程18公里,是思州田氏大土司嫡裔的世居地。元代属台蓬若(峨)洞住溪等处长官司,明清为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地。

衙院寨,环境优美,青山翠竹,两条河溪环抱其寨,南为“八卦岩”名胜,房屋建筑规模宏大,工程艰巨,居宅壮丽,在古思州属首屈一指。住宅坐西朝东,东西宽半华里,南北长1公里,为椭圆形。明永乐十一年(1413)思州宣慰使田琛伏诛,家产籍没,子孙隐蔽。清初,其嫡裔复回重建15座大窨子,每座窨子就是一座宽敝的院落。砌有石墙、石门、石踏跺、石巷道等,石门重稽翘角,显得古朴庄重。窨子内建木构正房、厢房外,还建有对厅,构成“四合院”式,院内以料石铺砌四角天井,十分幽雅。

隘门遗址 折叠

位于水尾镇驾鳌村军屯自然寨后山上,距县城公路行程42公里。

“隘门”亦称关隘,俗名卡门。隘门遗址是一古城门式的古建筑。据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天启年间复建。拱门及石墙完好。门高3.5米,宽2米。曾装有大门两扇,门内左右石壁凿有杠眼。门左右侧各砌十二、三米长石墙,顺山势而筑,高低不等,最高处5米,最低处1米。门外是一深壑,有千级石梯古道,盘旋山腰通向龙鳌河渡口,形成一险峻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势。

文笔塔 折叠

位于思州古城东1公里、龙江河北岸的凤凰山上。始建年代无考。按思州城建造,有明永乐、成化、嘉庆、万历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重建及维修,思州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说明思州文笔塔始建年代久矣。

文笔塔酷似一支巨型毛笔,巍峨壮观,高16.6米,全用精工凿制的青岩料石垒砌。由塔基、塔身、塔尖3大部份组成。塔基呈圆形,高0.7米,围长15.66米,塔身建于塔基正中,呈圆柱形,下粗上细,高12.9米,围长12米左右。塔尖,置于塔身顶端,呈圆锥体形,高3米。笔峰直插云霄,书破兰天。今文笔塔完整无损。

白岩悬葬 折叠

位于龙江河畔思阳镇桐木村白岩山上,距思州古城东5公里。悬棺葬地点向阳、雄伟、开阔。白岩高72米,宽350米,顺江河水势形成2500平方米弧形悬崖石壁。据考,白岩石壁上有悬棺洞穴18个。其中4个明显系人工凿穴,呈“口”字形。1980年8月,贵州省博物馆进行清理,获悬棺葬具2具,今存省博物馆。白岩悬棺为二次葬,棺村短小,长0.6米、宽0.3米、高0.3米,壁厚4厘米,两档头壁厚5厘米,用椿芽树整木剖成,棺盖作人字形,呈屋脊状,长0.63米、高0.14米、宽0.33米,斜边长0.2米,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同样以椿芽树整木刳制,有子母口相扣。棺材全本色,不拖油漆,均用斧劈凿造,斧痕犹清晰可见。棺内葬时先将肢骨、肋骨等骨骼平置于棺中,再将头盖骨放在上面,然后放一个乌龟壳,用麻布上衣包裹一端,成束状。整个棺内,除人骨外,随葬品仅有手掌大乌龟壳一个及麻布圆领对襟。缠束时以两幅麻布为背后,过腰54厘米,前大襟为一幅麻布,还有一条9厘米宽的麻布,两边对称,类似桶裙。共有三层,分别呈红、白、兰3色。在人头骨上唯一去掉了两颗虎牙。棺盖用竹钉钉连棺木匣。棺材五分之四放入洞穴内,肥头略露于洞外。放置的方式是人头朝里,脚朝河边。据考为仡佬族祖先葬式,其悬索下柩时间距今约千年以上。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 折叠

是思州尚未解剖的最大谜题,它以文物群落、风光优美而著名。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位于大有乡中木召自然寨,距岑巩县城公路行程23公里。此遗址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底的迷。

中木召古庄园,布局得体,工艺古朴。据出土遗迹测量,遗址占地面积34120多平方米,大部份已被清理使用,还有部份遗址仍掩藏于厚土之下,地层表面已荆棘丛生,并有合抱大松、柏、枫木林。其中,一株银杏树,母树早年枯死,子树己长高五六十米,胸围5.7米;一株合抱大无名树生长在古城墙基石上,根系缠盖满了基石。此庄园何年何人为何建造,经反复查考,正史均无文字记载。

 

一个人的路90(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