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地方文化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陕西省户县历史悠久,夏为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周隶丰京,秦改扈为,汉初置县。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长安之际,户县拥称京畿重地。虽不为兵家必争之地,却因其山川秀丽,地灵人杰,向来就是达官显要、文人墨客游览寓居的理想之所。

户县县城位于东经108°37′、北纬37°07′之间,海拔418.8m,西汉高速公路自户县入口18km可抵达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县境东以高冠河、沣河与西安市长安区毗邻,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南以秦岭分水岭与宁陕县接壤,北与兴平县隔渭河相望,东北与咸阳市秦都区相连接。东西最宽处30km,南北长约53km。总面积1255km2。[1](P49)户县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黄土台塬、洪积扇及扇缘洼地。地势南高北低,差异明显,北部渭河滩最低点海拔388m,山基海拔680m,秦岭山地最高海拔3 015.1m,相对高差2627m。[1](P69)秦岭山脉户县段属构造地貌,除秦岭梁为东西走向外,其余山梁均为南北走向,由南向北呈叶脉形分布,形成大小支脉175道,这些终南山脉秦岭北麓南北向支脉,成为大小沟峪的天然分水岭,各支脉之间的沟峪在当地被习惯地称作峪。

户县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无霜期年平均216天,光照全年总时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综 合1983.4小时,年平均气温13.5℃,年总降水量627.6mm。[1](P71)有利的气候条件,使户县成为我国北方农业区的粮仓之一。历史上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为主的条件下,伏旱、秋涝和暴雨也对户县农业生产造成过破坏。

户县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涝河发源于秦岭静峪脑,全长75.8km,总落差780m,流域面积441km2,北流投入渭河。[1](P75)秦岭户县段野生动物主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长尾雉等,由于近代以来生态失衡,当地传说中的野生动物几近绝迹。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山区,约千种以上。户县境内山大沟深,气候多变,雨量充沛,极有利于野生植物生长。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在户县活动。据对相关古遗址发掘考证,丈八寺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属典型的仰韶文化类型。户县现有人口57万,其中城镇人口10万,其余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仍是户县主要人口构成。户县人民政府下辖16个乡镇和2个旅游区管委会。户县原称县,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县”改为“户县”。

风光与遗迹

户县拥有众多名山大川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佛、道诸教均有著名的寺院道观在此延续千年香火。秦岭在户县境内山峦叠翠,形成了若干未遭受人为侵扰的独特和秀丽的天然森林公园。千年古刹草堂寺,东临沣水,南眺终南山圭峰,始建于距今1500年的东晋末年,当为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学,于公元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建草堂寺以翻译佛典,并在此创立了佛教三论宗。[2](P26)草堂寺并因寺内有口烟雾井,享有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而盛名天下。民国22年《重修户县志》载:“烟雾井在户县草堂寺竹林中……,辄有白气一股,由井上腾。”近年,由于在户县发现蕴量丰富的地热水,草堂烟雾因地热而产生,终使之有了科学解释,相信读者对此已不陌生。

20世纪50年代,户县大王镇兆仑村的惊人发现,使“钟官城”这个名字进入了人们的视野。90年代的考古发掘表明,这里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的汉代国家铸币遗址。考古学家认为: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金属铸造场所。秦统一六国后,曾收缴天下兵器于此熔成钟、鼎等器物。到汉代,武帝下令废除地方政府及民间铸币,实行由国家统一铸币的重大改革。汉时在上林苑设三官,其中钟官负责管理铸币,其铸币场所因规模宏大,发展为一座城落,故称“钟官城”。此处铸造的“三官五铢钱”因其铜质精细,品相俱佳,从西汉一直沿用至唐初,流通时间长达六七百年。[2](P34)钟官城遗址的发掘,使户县当之无愧成为中国铸币业的开山鼻祖。

素有“天下祖庭”威名的户县重阳宫是热播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剧情发生地之一,王重阳率全真七子在成道宫修道,遇仙桥成仙。宫内“祖庵碑林”为国家重点保护之物,收集金元道教石刻80余件。此处是王重阳曾经修道的地方,也是他身后安葬之所。历史上重阳宫规模宏大,有殿宇楼阁5000余间,道士近万人。后期衰毁,只有碑刻保留了下来。[2](P32)

太平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和高冠瀑布、紫阁峪等,均为户县境内游览歇憩胜地。太平森林公园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峪连绵,共有大小瀑布12处,猕猴、苏门羚、锦鸡随处可见。朱雀森林公园地处万顷原始森林腹地,以“冰晶顶”之雄,“龙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险,“芦花河”之秀,“秦岭梁”之幽,尽显终南之绮丽壮观。高冠瀑布、紫阁峪及境内沟峪,以及藏于深闺之中的文庙、钟楼、公输堂、牡丹园,各呈五彩缤纷之魅力,假日到此游览,心旷神怡。

文明与传承

户县之神奇,绝非仅有秦岭、渭河,也绝非其千年的历史遗迹。今天的户县,更多呈现给我们的是现代化的交通、园田化的大地、高科技产业园、绿色农业和农民画等一大批颇具科技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发王长才等:陕西省户县变迁述略综合展前景。

户县交通四通八达,西户铁路穿城东而过,环山旅游一级公路沿秦岭横贯东西,西汉高速公路在户县穿涝峪谷越过秦岭直达汉中,县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48km。乘车沿西汉高速公路徐徐行进,秀丽风光尽收眼底,令人生出无限惬意。特别值得称颂的是20世纪70年代,户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山治水,以空前的气魄修建成了经八纬九的17条主骨架路和120条生产路,将户县大地划分为60个万亩大方区块和2900个生产方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大地园田化。没有当年户县人民的汗水浇灌,难以想象我们的新校区会有今天的基础条件。

户县农民画风靡全国。40多年来,广大农民画作者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为导向宗旨,以夸张变形、强烈对比、浪漫稚拙为形式特征逐步走向了成熟。全县有农民画作者2000多人,累计创作作品30000余幅,9000余幅作品在世界68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展出。著名农民画家李凤兰先后当选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户县农民画展览馆,迄今已接待90多个国家7万多名游客和150万人次国内游客。[3](P615)

谈到户县,不能不谈“户单玉米”。20世纪80年代初,户县农民郭秦龙通过农业生产实践与科技攻关,用公本、母本差异很大的原本杂交培育出户单1号新型玉米品种,此后几年培育完成户单1至9号9个户单系列玉米品种。使玉米产量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亩产200kg提高到500kg以上。当时正值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借着连年风调雨顺,户单系列玉米品种可谓出尽风头。笔者于1983年夏播之际,几经辗转获得少许户单1号种籽赠与亲友,同样的田间管理,一样的生产条件,与其他大田比较,长势确实不一般,秋收盘点,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道不尽的文化遗迹,揽不够的名山胜境,户县之深邃博大,绝非一纸文墨可以述说全面。通过本文认识户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新校区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这才是我们的旨意所在。

应环1220(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