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生物化石群

家乡区县: 贵州省盘县

 

盘县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落

盘县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落是一以保存完整精美、数量丰富、分异度高的海生脊椎动物为特色,多门类无脊椎动物如腕足类、双壳类等共生的化石生态群,是古海洋生态系经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恢复和重建的实证,是链接西特提斯古动物分区(欧洲为代表)和东太平洋古动物分区(北美和加拿大为代表)的纽带(图1),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是我国继辽西热河小恐龙—鸟珍稀化石群、云南澄江动物群之后中国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是古生物学界近年兴起的又一出创新成果的平台。这其中发现的珍稀海生爬行动物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的好运龙”,也是举世瞩目、世界级的地质遗产。对这一重要地质遗迹加强保护,是对科研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全民历史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盘县珍稀生物群极高的科学价值体现在:其时代优势和标本优势,填补了海生爬行动物早期演化和起源的空白,是深入研究和探讨二叠纪生物大绝灭后,生物圈复苏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组成研究的实证,是探讨海生爬行动物的系统演化和古地理、探讨生物演化辐射过程中各类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盘县生物群多门类化石共生及多层凝灰岩层的出现,使其成为了研究化石生态、成因、埋藏学的宝库。

盘县三叠纪古生物群落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单位和宣传媒体的高度关注,已逐渐成为了宣传盘县、宣传贵州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已报道珍稀海生脊椎动物7属7种(见图2),包含了最为原始的混鱼龙类分子、真正适应水生生活的原龙类分子、奇异的遁齿龙亚目的代表、具有水生特征的初龙类,以及一些未报道的鳍龙类新类型和原始的鱼龙类等。随着化石的发现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盘县逐渐成为了中国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的天赐宝地,成为世界不同肤色的古生物学者朝圣的“买加”,盘县地名命名的古生物物种如“盘县混鱼龙”、“红果鸥龙”、“羊圈幻龙”“混形黔鳄”等已步入国际讲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
从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目的和初衷来看,对盘县三叠纪古生物群的保护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之一,也是公园建设的需要。国家设立地质公园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拟通过科学的管理、保护,使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避免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盘县中三叠世海生脊椎动物化石及化石产地,是具有全球可对比意义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如上文所述),是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是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景区,是提升公园人文、历史、文化底蕴的平台,是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申请对其保护是六盘水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需要。作为重要的地质遗迹,盘县三叠纪古生物群落属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了解二亿多年前古海洋场景和古生物圈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地球母亲赐与子民们的宝贵遗产,是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乃至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对其进行保护也是我们作为地球子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属文化和历史保护的范畴,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是千秋工程,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

向娅(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