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必备品——糍粑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糍粑,简单来说就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作为一种以米为原料的食品,在南方分布很广,自然,红安也有。红安把捣糍粑叫“才”糍粑。这个“才”是什么字,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

      在红安,“才”糍粑多在腊月末。是春节文化的一部分。有儿歌说:二十四,索(吸食状)鱼刺。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年办毕。二十八,才糍粑。二十九,家家有。从这里可见糍粑的地位之重要。

      糍粑的做法并不复杂。将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滤干水,置木甑里蒸熟。然后倒入“粑缸”舂烂至泥状,在干净的平底器皿上洒些米粉,将舂烂的糯米置其上揉搓,根据需要,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粑印子”印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就能长时期保存了。

      但糍粑的做法也不太简单。首先,糯米浸泡要适度,以泡软为宜。再者,糯米不能煮,只能蒸,因为糯米不同于粘米,一煮就成粥了。再往下,蒸好的糯米要放在粑缸(石制,类似舂米的碓,但碓只要内里圆而光就行了,而粑缸则外面还须规赖整,底平能放稳)里“才”。“才”糍粑要四个人,相对的两人为一组,两组此起彼落,“才”好一面,要“翻身”“才”另一面以使都捣熟。“才”好后,要趁热迅即盘成需要的形状。最后,浸粑的水,用春节以前的最好,老人们说这是“腊水”,用它浸粑,保质的时间会长一些。

网络营销看天下(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