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贵州省德江县

      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5.91亿元,比2002年增加5.65亿元,年均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9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3522万元,年均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6648万元,比2002年增加2409万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亿元,比2002年增加1.53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53亿元,比2002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8%,贷款余额达5.43亿元,比2002年增加1.02亿元,年均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00元,比2002年增加1820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0元,比2002年增加312元,年均增长5.6%。

      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66.2∶8.7∶25.1调整为53.7∶14.8∶31.5,其中二次产业比重提高了6.1个百分点。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支农措施,农业基础更加巩固。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12.34亿元,年均增长5.8%;粮食总产量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仍达14.98万吨;100头猪场、50只羊场、20头牛场分别发展到216家、52家、128家;烤烟产量、产值、税收、均价连续四年居全区前列,2006年收购烟叶13.2万担,实现税收1615万元;成功举办两届“12·8”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认真落实扶贫到村到户政策,温饱线以下人口减少3.8万人。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1.38亿元,比2002年增长0.78亿元,年均增长23.1%,财政总收入中13%来自工业生产。交通旅游、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社区和中介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1亿元,年均增长18%。

      先后完成企业改制2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90%,盘活固定资产1.06亿元,一些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认真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农村教育集资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直接向农民发放种粮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514.1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1亿元。先后成立了城管局、招商局、安监局、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会计核算中心,先后引进项目43个,引资6.63亿元,是2002年的12.6倍。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纳税额达23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6.5%,年均增长15%。四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45亿元,比2002年增长176.7%,年均增长29%。申报大小项目972个,实施大小项目726个。

怡微仙紫(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