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洲枳壳,中药材品种,江西省新干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原产于该县三湖镇,又名“三湖枳壳”。商洲枳壳,因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产品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等特点,其药用价值的有效成份包括挥发油、总黄酮甙(橙皮式、柚皮甙)和有机碱(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都优于同其它品种。商洲枳壳在国内销售良好,在国际市场同样享有盛誉。
江西省新干县是著名江枳壳的代表——商洲枳壳原产地。商洲枳壳栽培历史可追述至公元265—317年(西晋),宋朝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江西省新干县于公元前3世纪(秦朝)建县,是江西十八古县之一,也是商洲枳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西晋张华(232—300年)著《博物志》载:“橘柚类甚多,柑、橙、枳皆是,豫章郡出其真者。”古豫章郡辖南昌、海昏、新淦(今新干)、建成、望蔡等16县,其中除新淦(赣江故道,袁河以东一带,晋时亦属新淦)外,其它县没有大面积种植柑、橘、橙、柚等芸香科树林的历史。
据新干县三湖镇《梅氏族谱》载,梅氏祖先梅义贞于公元25—5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由吴门(江苏苏州)徙居中新干县的三湖莲湖,开始种植橘和橙。又据《新干县志》载:“橙分香臭两种,臭者即枳壳,香者皮可糖制蜜饯,解酒淡痰、下气,风干者烧烟可消痔。”新干县三湖镇《蒋氏族谱》载,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三湖娄家渡上首建商洲集市,成为江南商贾进行药材等商品交易的中转集市。新干生产的枳壳通过商洲集市的中转而行销天下,久之而得“商洲枳壳”的美名。
商洲枳壳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的有效成份包括挥发油、总黄酮甙(橙皮式、柚皮甙)和有机碱(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商洲枳壳、黄皮酸橙和酸橙×枳枳壳的理化及感观性状以及不同产地的商洲枳壳的理化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商洲枳壳在内在理化性状和外在感官性状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黄皮酸橙和酸橙×枳枳壳,且种植于新干的商洲枳壳品质最优。认为商洲枳壳的优良品质与原产地新干利用潮土或耕作红壤种植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的光、热、水条件密切相关。
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ldc2015
新浪微博主页 http://weibo.com/u/2655831622?source=blog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7445653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