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女作家——白薇之碑文

家乡区县: 湖南省资兴市

     

     白薇女士纪念碑碑文:

著名女作家,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白薇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女性。她的戏剧性极强的一生可以说是艰苦卓绝的。

白薇同志(原名黄彰)是左联创刊著名的女作家,她生于一八九三年二月十五日,生于资兴市秀流,在“五四”运动前为反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只身逃往日本,出国九年,边做工边读书,毕业于东京御茶水高等女子师范,一九二二年开始创作,走上文学道路,她在日本学习时,就与创造社的成员有联系,到了上海后,与郭沫若、成仿吾、马乃超、阳翰笙、穆木天等往来密切,思想和作品受到创造社的影响。

一九二六年底,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感召下,白薇同志毅然放弃了还有一年官费研究生学习的机会,回到祖国,奔赴广州,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部,投身于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辗转到上海,用笔无情的挞伐反革命势力,鲁迅对她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非常器重,对她创作的那些有革命性战斗性的作品十分关心。一九二八年后,白薇同志反映第一次大革命题材的多幕剧《打出幽灵塔》、独幕剧《革命神受难》及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等作品分别发表在鲁迅编的《奔流》和《语丝》等刊物上。

白薇同志是左联早期成员,同时她又是剧联社成员,并在上海吴淞公学当过教授,在提倡革命文学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三十年代初,染重病情况下,一面与疾病作斗争,一面孜孜不倦地坚持写作,使自已的创作达到高峰。“九一八”事变后,她在《北斗》上相继发表了《北宁路某站》、《致同志》、《火信》等剧本与诗作,率先写出抗日作品,并走向社会,帮助工人、学生导演抗日戏剧,开展救亡工作。“七七”事变后,正在北平治病的白薇同志,不受汉奸利诱与威逼,设法来到武汉和重庆,继续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并积极要求去延安,当时在重庆工作的邓颖超同志担心她的身体,把她调到郭老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二组工作。她在薪水微薄,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面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一面坚持创作,写出了战斗性很强的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在周公馆招待进步妇女,白薇应邀出席,毛主席握着她的手说:“我们经常记起你,丁玲和你是我们湖南的女作家”,并安慰鼓励她:“你没有倒下,你在政治上没倒下,在思想上没倒下”,毛主席的话使她感到无限欣慰和鼓舞。

解放前夕,她回到家乡,主动参加了党领导的湘南游击队,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作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勇敢战斗在湘南山区,为祖国、为家乡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后,毛主席几次接她到中南海去,问到湘南游击队的情况,连连表扬她:“游击队搞得不错,你干得很好嘛”。一九五0年,周恩来同志安排她到京任职。不久,白薇同志又主动要求到刚刚开辟的北大荒作调查研究,一直在北大荒生活了七年,写出了不少反应北大荒生活的作品。之后,又要求去新疆工作了两年。她生活极其简朴,粗茶淡饭布衣,予愿足矣。她慷慨救助别人,生前家无长物,身无余款。十年动乱期间,白薇同志受到“四人帮”迫害,但她热爱党的思想始终不渝,仍为社会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王震、康克清等领导同志及文艺界负责同志都曾关怀过白薇同志的工作与生活。

白薇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二十年代开始写作,曾出版诗词《淋雨》、话剧《革命神受难》、《苏斐》、《访雯》、《打出幽灵塔》、《乐土》、《假洋人》、《娘姨》,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昨夜》、《悲剧生涯》等剧作。白薇同志因病于一九七五年搁笔,经历了六十年的创作生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文学事业。正如邓颖超同志所说:“白薇是一个不肯倒下去,而在长期挣扎中奋斗的女性”,并赞扬她:“已经勇敢的走过艰难的路程”,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我们将永远崇敬和怀念她,并学习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为繁荣祖国的文学事业、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息。

——阳翰笙一九九二年十月撰文

gggttt1994(2015-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