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花米饭

家乡区县: 云南省马关县

      花米饭节是云南马关县壮族每年一度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六月初一壮家人都不用出去干农活,每家每户都忙碌着泡染五颜六色的花米饭和亲朋好友一起享用,共庆花米饭节。花米饭是壮家独有的一种特制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从不同植物中提取的不同色素泡染而成,无任何化学添加剂,纯天然原料,纯手工制作,制作花米饭仅用到三种原料,分别为优质糯米、用来熬制色料的植物和山泉,所以花米饭纯天然绿色食品。刚蒸出来的花米饭颜色鲜亮,香味宜人,让你看了忍不住的想尝上一口。

      清代《侣山堂类辩》记载:“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壮族人深信,用来染红色的“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染黑色用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据说杜甫也曾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面好”的佳句。最讲究制作技巧的是黑色糯米饭,做得好,糯米饭乌黑发亮,带有一股淡淡的枫叶味;如不成功,米饭颜色偏灰。每年,年长的壮族女人会在村头枫树下,向年轻人传授经验:取三叶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微风干后浸入水中,一天一夜后捞出叶渣滤净,取得染料液,还要放入锅中煮至五六十度,浸入糯米,染出来的颜色才够纯正。黄染料,则用黄花汁或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汁煮沸,或将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橙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羌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就可以直接蒸,不用浸泡。红紫糯米饭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叶长为紫,叶圆为红,此中奥妙,也只有寨子里资深的老妪弄得清楚。据说,这种染紫色的红兰草,在布依族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头晕等症。

      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称法,如糇能、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至于其来历,各地更有不同的传说,其中最富生活气息的版本,是说与古时壮家村寨一个叫特侬的青年有关。因父亲早逝,特侬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每次上山砍柴或下田插秧,特侬都为要母亲准备一包糯米饭,但总有一只猴子会把米饭抢走。有一回,特侬在山上砍柴掐到枫叶,手指染了黑色。他灵机一动,把枫叶割回家捣烂,和糯米一起浸泡蒸煮。次日,那猴子看见黑乎乎的一团,居然不敢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做黑色糯米饭,还用黄栀子、红兰草做成更多颜色的米饭,逐步演变成五色花米饭。如今,每到三月三,壮族村寨到处可闻到五色糯米饭的芳香。屋前房后,孩子们手拿五色糯米饭,边吃边玩;村头树下,妇女们互相品尝“杰作”,交流蒸饭经验;年轻男女,则揣着用荷叶包着五色糯米饭去赶歌圩,送给心上人品尝……

      花米饭的制法是:选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晾干,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花米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待你坐定,好客的壮家妇女会抬着装满花米饭的木甑到你面前,刚蒸出来的花米饭颜色鲜亮,用手抓一把,或摊在掌心吃,或捏成团吃,米饭清香袭人,且有微甘。

damitem(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