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孙中山,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国父,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你们参观过他的陵园吗?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如果你来到中山陵,你一进陵园就会看到一座约二十几米高的花岗岩牌坊,上面有两个金色的大字“博爱”,这两个字可是孙中山先生亲笔写的。为什么要写“博爱”呢?大概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深深地爱着中国人民,也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博爱”吧。在我的印象中走过牌坊就是墓道,墓道很宽,大约四十米左右。墓道两旁种着杉树、梧桐树与雪松,走在道中往两边看,感觉绿油油的一片,苍翠欲滴。穿过墓道就是通往陵门的392级台阶。每级台阶又高又陡,整个392级台阶显得十分壮观,令人肃然起敬,要上去真还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一步步走上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真的不是能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顶端也就是陵门口,陵门顶端是青色的琉璃瓦,瓦下有三个门洞,供游人进出。三个门洞都是以花岗岩做的,非常坚固。进了陵门,就到了碑亭,里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墓碑。碑文是金色的,很大,也很简洁,上面写着 “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碑亭后就是祭堂,祭堂中有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约高6米,逼真生动。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式礼服,两手平稳安然地放在腿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似乎在看着中国的新变化,祭堂的护壁大理石上刻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与“总理遗嘱”。孙中山先生坐像的后面,有一座小门,它是通往墓室的,小门是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进了墓室,就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棺椁,棺椁以白色大理石建成。顶部是孙中山先生的卧像,卧像中的孙中山先生双眼合拢,嘴角浮着一丝微笑。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孙先生一心为国家与人民工作,为大家服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虽已去世,可他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品质长存!
网络营销能力秀地址http://wm23.cn/dslyq
梧桐子主页地址http://www.wutongzi.com/uc/93554869.html
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lyq19950501
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yq199505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