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饶阳十景之花台晚照+

家乡区县: 衡水市饶阳县

“花山在何处,此地有花台。萼异人间种,根疑仙苑来。临风芳树动,向日锦屏开。若遇山公过,应看倒载回。”这是明郑一鳞为“花台” 写的一首赞诗。
花台位于饶阳县西部罗屯村西,广一亩,高丈余,每春群花盛开,其蕚异长,日没后远望,台上恍若有光,相传,廉颇守柏林关时所筑。
战国时期,饶阳属赵国,安平在中山国管辖之内,罗屯村西部属西国边境地区。当时,这里有几千亩柏树林。罗屯西北不到三十华里的安平县袁营一带就有中山国驻军。战国时期除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外,中山国虽然面积不大,但非常强盛,是赵国心腹之患。

赵武灵王十年(公元305年),武灵王准备率大军进功中山国之时,把年轻将领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派往饶阳截堵中山军。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与战国未期赵国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带领近千名年轻士兵,放弃中原人原来宽衣博带与使用战车的装备,改穿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每人骑一匹战马。这一“胡服骑射” 策略,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廉颇率部到了饶阳,那时滹沱河在饶阳南部,进武强县境,罗屯这里人烟稀少,林木茂盛。他们选择罗屯村西边设立了柏林关,为便于观察中山国军情,与当地百姓一起用泥土垫一高台。为迷惑中山军,他们在高台上养花种草。选择品种有菊花、月季、百合、小苍兰、晚香玉、马蹄莲、火鹤、牡丹、郁金香、一品红等二十多个品种。从春到秋,台上的鲜花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五彩缤纷的色彩,秀丽多姿的神韵为人们增添了情趣,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幸福。花台带来和平氛围,尽管武灵王大军攻占了中山国的丹丘(曲阳西北)华阳(唐县西北)东垣(石家庄东北)等邑,可这里的军民仍然过着和平相处的生活。在当时的诸侯列国中,廉颇不仅善于打硬战,而且还善打坚守战,在柏林关建筑花台就属于打坚守战-例。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时间,赵国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南北两地领土连成一体,国力大大加强。所为花台上的花蕚异长,是故意选择那些品种,使花瓣最外面的绿色叶状薄片,与周围的绿色环境协调,使对方不易发觉这里是专门侦查敌情的高台。关于日落后恍若有光之说,实际是萤火虫的作用。这种黄褐色的昆虫,喜欢在安静的花草中寻找食物。它白天伏在花台的花丛中,夜晚飞出来,因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绿色的光。古人看到日落的花台闪闪发光,只能用仙花仙草有神灵来解释。
明饶阳人胡纯曾写《花台》诗一首:“谁劝姮娥带露栽,香风吹散堕瑶台。锦飘蓬岛堪图画,彩缀隋园胜剪裁。嘉卉偏迎倒影发,奇葩故借夕阳开。遥怜韩令留余根,斸断秾华不再来。”

2007年,饶阳县退休干部徐夫为“花台晚照” 吟诗一首:“神花仙草倚天栽,天光水彩蜃楼台。夕阳旷古乾坤照,曾记盛景几时哀。”此景早己不存。如今,只能看着丰收的麦浪去回忆花台晚照。

小怪物(2014-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