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龟峰山名变迁的一些考证

家乡区县: 江西省横峰县

龟峰风景如画,奇峰怪石千形万状,集天下名山之秀于一体,是不可多见的人间胜景,素有“江上龟峰天下稀”、“龟峰绝景世无双”等盛誉。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龟峰之后,在其《徐霞客游记》中写道:“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我国当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先生两度来龟峰考察,专门从美学角度为龟峰写了一篇文章,并夙愿三游龟峰。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于1956年冬回家乡,来到龟峰,面对家乡的秀丽景色,豪情满怀,兴致勃勃题《圭峰冬游》七律一首,镌刻在振衣台内侧石壁上。

而这些题刻在振衣台的石刻以及诸多年代不同的诗文、游记,对地名记载却有不同,有的是“龟峰”,有的是“圭峰”,让许多游客朋友看了以后,发出此地是“圭峰”还是“龟峰”的疑问。 那么到底是“龟峰”还是“圭峰”呢?

从记载来看,龟峰最早名字为“龟”字,取其山峰的像形。从远方眺望,整个龟峰就像一只东方巨龟,且景区内很多峰石都像龟的形态,由此得名“龟峰”。

龟自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我国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而且龟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龟堪称位尊身高,被人们看做是吉祥如意、刚颜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龟与龙、凤、麟合称“四灵”,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人们常以“龟龄鹤寿”来喻长寿,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龟鹤齐龄”图案是经常使用的装饰题材。在古人诗文中,也往往将龟与寿联系在一起,寄寓美好。龟峰有此美好寓意,为什么又会改为“圭峰”呢?

据说是弋阳籍的明代大理寺少卿李奎认为龟峰的“三叠龟峰”,整体看上去像皇帝、大臣用的圭璋、玉器,因此把它改名为两“土”相叠的“圭”字。也有人认为是李奎觉得龟峰有灵性,想把他的名字留在这里,因为“奎”字就是“大圭”的组合。

从龟文化的研究来看,元朝建立以后,在马上夺得天下、“尊天敬狼”的蒙古统治者一方面加紧笼络故宋士大夫,另一方面采取系列文化钳制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对宋人敬若神明之龟倍加打压、贬斥,与“下三滥”等列,龟之声名江河日下。明代的李奎那时在教育上已受后期文化影响,对家乡山水的爱惜之情让他提出这个建议,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

但认真推敲,这个说法却有出入。李奎逝于明成化四年,而在振衣台留有明万历三十三年江西布政使陈火烛所题的“龟峰”二字,用的还是“龟”字。徐霞客是明崇祯九年来龟峰,在其《江右游日记》中,用的也还是“龟”字。看来以汉族人居多的弋阳,在明代还是在执着地捍卫着对龟的崇敬。从留存的关于龟峰的文献来看,清代有弋阳县令王度所写《龙门岩歌》等提到龟峰用的还是“龟”字,直到清末编写《石溪史话》的刘风起在《为弋阳圭峰、铅山鹅湖两处胜迹拟写长联》中,才开始看到“龟峰”转变为“圭峰”。可见,至少是到了清朝以后,这个“龟”字才逐渐被“圭”所替代。

1999年,弋阳县大力开发旅游,请专家来做旅游整体规划时,认为龟峰以龟形山石为胜,“名符其实”,所以又重新更名为乌龟的“龟”。而龟峰的行政所在地圭峰镇至今用的还是双土“圭”字。

滴滴打人(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