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相遇需要缘份,人与景的邂逅也是如此。明崇祯九年(1636)的10月,徐霞客从浙江来,本是打算去贵溪的龙虎山,顺着信江水漂流而下,途经弋阳,却被龟峰所吸引,“心艳之”,一留就是三天,并洋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千多字的游记来赞美龟峰(《江右游日记》)。于是乎,龟峰也就成为了徐霞客进入江西境入扎扎实实游览的第一个风景区,成为了他心底里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徐霞客在龟峰游览的三天,恰好经历了雨天、阴天、晴天三种天气,把龟峰的百般妩媚尽收眼底。
10月20日,雨天的龟峰在他的笔下是“竹色林岚,掩映一壑,两岸飞瀑交注”。徐霞客在桂花园处的龟峰瑞相寺歇息。热心的方丈为他烘干脱下的湿衣鞋。
21日,“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徐在方丈指引和陪同下,先观赏了鹰嘴峰、老人峰,继而登上振衣台,观看了观音峰、双剑峰、叠龟峰,后又经一线天至四声谷等处。接着,徐霞客的视角和行踪又“从南顶而东”,观看了城垛峰、围屏峰等后,又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卓笔峰、棋盘石、朝帽峰、接引峰、画壁峰等诸峰峦。为寻找最佳视角观看“饿虎赶羊”,他不畏芒刺荆棘,“余曳杖披棘而入,直抵围屏城垛之下,仰观‘虎搏羊’诸石。”当他看到颇为传神的景观时,兴奋得发出“何酷肖也”之感叹,情绪激昂,毫无疲惫困顿之态。徐霞客在方丈的指引下将龟峰景区四围上上下下走了遍,饱览“三十二”之奇异、“八大”之秀美,直到“时日暮”才从绝顶“四里下山”,下山之后已是“昏黑难辨”。
22日,徐霞客晨起后便研墨挥毫,为答谢龟峰瑞相寺方丈书写龟峰五言诗等二首,并赠别七言诗一首。早餐后,他由瑞相寺方丈引领,一边抄捷径从西北向别离龟峰,一边沿途又从另一视角继续观察龟峰诸峰。这天天气晴好,他沿途观景,并不时回首观望。雨花崖在他的笔底为“泉从崖东飘洒下坠,为此中绝胜”,“时朔风舞泉,游漾乘空,声影俱异”。在这里,他发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的感慨,并直言“徘徊不能去”。 午饭后,徐霞客终于告别方丈,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结束了他的龟峰之行,从“崖栈西出”,继续他那漫漫而又奇丽的 “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代江阴人。他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飘泊不定,云游四海,历尽艰辛,观赏并考察了我国无数大山深谷、河水溪流及各类奇特的地形地貌,为后人留下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