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龟峰

家乡区县: 江西省弋阳县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代江阴人。他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飘泊不定,云游四海,历尽艰辛,观赏并考察了我国无数大山深谷、河水溪流及各类奇特的地形地貌,为后人留下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他在龟峰先后逗留三日,并写下了记载龟峰三千余言的游记(即《江右游日记》)实属难能可贵。

 


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十月游历途经弋阳。十月十二日这天,从清晨始便降雨不止。徐行船于弋江水上,随一位舒姓者离县城,经护城河钻三星桥后横渡信江,在“溪南”文星塔近旁登岸,一路冒着大雨翻过几座岩石祼露的山包,来到“羊角峤”(即今杨树桥)。问路人,得知“去龟峰尚五里”。这时,徐霞客“遥望一峰,中剖如门。已而门之南,忽岐出片石如圭,即天柱峰也”。待到了眼前,“路复南去,转而东入,先过一堰。堰南汇水曰放生池”。徐在此细细观察了展旗峰。这天,他辗转近旁山林,观尽龟峰雨景。在他笔下,龟峰“竹色林岚,掩映一壑,两岸飞瀑交注”。由于“时雨势弥甚,衣履沾湿”,加之龟峰诸多峰峦均锁于雨雾之中不见“真面目”,徐霞客不得不早早地归龟峰瑞相寺歇息。这时,热心的方丈急忙为他更衣,并将他脱下的湿衣鞋烘干。
二十一日,“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徐霞客与寺院方丈同进早餐。饭后,在徐在方丈指引和陪同下,先观赏了鹰嘴峰、老人峰,继而登上振衣台,在此他观看了观音峰、双剑峰、叠龟峰,后又经一线天至四声谷等处。徐的游记中记述如是:“从南顶而西,最峭削者为龟峰,三石攒立峰头,与双剑并峙。峰下裂隙分南北者为一线天,东西者为摩尼洞。其后即为四声谷;从其侧一呼,则声传宛转凡四,盖以峰东水帘谷石崖回环其上故也。”徐通过细细察看,还精炼而又传神地描述道:“龟峰三剖其下而上并,双剑同本,而两岐其顶。”接着,徐霞客的视角和行踪又“从南顶而东”,观察了城垛峰、围屏峰等后,又兴致勃勃地观察了卓笔峰、棋盘石、朝帽峰、接引峰、画壁峰等诸峰峦。这天,徐霞客为寻找最佳视角观看“饿虎赶羊”,他不畏芒刺荆棘,“余曳杖披棘而入,直抵围屏城垛之下,仰观‘虎搏羊’诸石。”当他看到颇为传神的景观时,兴奋得发出“何酷肖也”之感叹。他情绪激昂,毫无疲惫困顿之态。二十一日这天,徐霞客在方丈的指引下将龟峰景区四围上上下下走了遍,饱览“三十二”之奇异、“八大”之秀美,直到“时日暮”才从绝顶“四里下山”,下山之后已是“昏黑难辨”。
二十二日,徐霞客晨起后便研墨挥毫。他为答谢龟峰瑞相寺方丈,为其书写龟峰五言诗等二首,并赠别七言诗一首。早餐后,徐霞客仍由瑞相寺方丈引领,穿过龟峰景区,然后一边抄捷径从西北向别离龟峰,一边沿途又可从另一视角继续观察龟峰诸峰。他在游记中详细载道:“逾振衣台,上至龟峰。下再穿一线天而东,北过四声谷。谷壁一隙东南向,内皆大石累庋,可西北出。”徐霞客是带着满足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结束他龟峰之行的。这时,天气晴朗,他路上迤逦而行,沿途观景,并不时回首观望。这时“水帘洞”的飞泉,在他的笔底为“泉从崖东飘洒下坠,为此中绝胜”。然而笔意犹未尽,后来又写道:“时朔风舞泉,游漾乘空,声影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徊不能去。”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徐霞客终于在午饭后告别方丈,单独从“崖栈西出”,经“十里排前”,至流口而径直往贵溪县界而去。
徐霞客在龟峰考察先后三天,天气正好分别为雨、阴(多云)、晴。他为后人留下了游记不仅是我们了解、研究龟峰的开发及变迁的一份宝贵的资料,并且还是一篇描绘龟峰的文学佳作。(旅游局)

滴滴打人(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