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甲天下

家乡区县: 苏州市吴江区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可见,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
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很显然,作者向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
再到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决不雷同的桥梁。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谓是神似。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更何况,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些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副画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在池沼里养金鱼或各色鲤鱼,还种上荷花或睡莲,游人们在观赏“鱼戏莲叶间”的图画的时候,自然也很容易联想到《诗经》里的民歌:“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自然也就感染了柳宗元所感受到的“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单纯的快乐。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仅停留在优美的图画,更有朗朗上口的诗文的魅力了,自然也就更能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了。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 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沧州师范学院 杨欣冉 http://www.wm23.cn/yangxinran

我的首页 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http://weibo.com/u/3270336830/home?wvr=5

杨欣冉的网络营销词典 http://www.wm23.com/wiki/uc/88567.htm

飞雪冉身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270336830

欣冉(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