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黄龙山

家乡区县: 湖北省崇阳县

黄龙山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风光迷人的旅游胜地——山川深重,钟秀奇多。 黄龙山东麓的黄龙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黄龙宗拥有信徒从多,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均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黄龙山自古就是吴之头楚之尾,如今则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岭,因其山幽林静,向来为佛道所钟情,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黄龙宗就诞生在这里,至今还有日、韩的黄龙后裔组团到黄龙来拜谒祖山祖庭,而黄龙的特殊区位、原始植被、秀丽风光、奇峰异石、天然温泉,更是被世人誉为江南的香格里拉。

黄龙山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伴随着雄伟挺拔的黄龙山而闻名遐迩。立足幕阜山顶峰黄龙山上的龙王峰,只角楼,极目远眺,湘、鄂、赣三省尽收眼底。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有多处名胜古迹,令游客流连忘返,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观而著称,被誉为湘鄂赣‘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黄龙山林场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鲤鱼朝天等40多处。

走进黄龙山,这里的原始生态、天然地貌、奇峰异景会让你目瞪口呆、惊喜莫名,这里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树木繁茂、禽兽满山……这样一方净土、人间乐土、世外桃源,竟然存留在人烟稠密的江南水乡,当真是一个异数。黄龙能有如此原始的生态、奇丽的景观,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黄龙山山势陡峭、垂直落差大,不适宜人类生活,现实中黄龙山海拨800米以上, 是根本看不到人烟的,远离了人类的践踏与破坏,是黄龙山原始风貌能硕果仅存的主要原因;其次黄龙山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距任何象样点的城市都在200公里以上的闭塞条件,使黄龙山长久以来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得以独享清静、独自悠闭,使黄龙有幸远离了“粉黛”的浸染,脱离了“铅华”的污浊,免遭了人为的雕饰,保持了她青衣素面的天然面目。
黄龙山的景观更是奇特诡异,到了黄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等类似的字眼。这里有栩栩如生的金鲤承露,有神灵活现的石龟间松,有维妙维肖的蛤蟆石,有恍然如真的营盘幕,有叹为观止的耸天石瀑,有惊心动魄的试剑石,有天设地造的玉女穿梭,有今古奇观只角楼、令人心驰神往的云之巢、人间少有的石田三亩、惊天动地的黄龙四重瀑,更有神秘的八卦图、诡异的不二法门、自然奇观寒牛不出栏……总之遍布黄龙的一百处自然奇景,不仅能让你心旷神怡、神魂颠倒、心喜若狂、留恋忘返,其饱含的历史成份与人文内涵更会让你心旌动摇、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海拔1500余米的黄龙山,由于独立千仞,是登高望远的绝好去处,重阳之季,秋高气爽,黄龙之上,望得见万里长江的白帆点点,鄱阳洞庭的波光粼粼。东西走向的黄龙山,由于峰峦叠障,树木葱郁,加上地处亚热带中部,雨量充沛,因而溪涧密布,瀑布丛生,是修江、汨罗江、隽水三河的发源地,因此黄龙山自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之说。
黄龙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上佳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山上道观寺庙众多,只角楼的云巢,就因为东晋著名的道士葛玄在此修身炼丹、并成仙升天而名扬天下;东麓的黄龙寺更因为开创了有世界影响的黄龙宗,而被古今传颂。至今山上还有黄龙寺、回龙寺、三清宫等香火不断、钟鼓不绝。
黄龙山除遍山奇特的石景外,植被也很有特点,层次分明,山下是阔叶乔木,山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再上是耐寒的矮曲林,山顶为寒地草甸,草甸中稀有的树木则株株龙盘虬曲,比盆景还赏心悦目。南侧山坡清一色的杜鹃,俱在二米左右高,蜿蜒几十里,每到春暖花开,漫山灿烂,香动三省。山上珍贵树竹、珍贵药材、天然水果繁多,而且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穿山甲、云豹、白鹇等。黄龙山气候独特,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之交,南面山花盛开,北有冰凌积雪,所谓“涧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实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盛夏的阳光-低迷(2015-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