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埠镇是万载傩舞的发源地,从明代开始,跳傩之风就在潭埠盛行,遍及城乡,历经800余年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据《万载县志》记载,清代同治年间,万载潭埠就有沙江桥、茵果两幢傩庙。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多为迎神以驱逐疫鬼。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蹈。它源远流长,早在《论语·乡党》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万载县的傩舞,始于元而盛行于明代初期,以客家地区的潭埠镇、株潭镇为主,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格。
万载傩舞,又称《跳魈》和《搬案》,除表演驱鬼捉鬼外,还以舞蹈形式来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驱瘟除疫、人丁兴旺。万载傩舞,蜚声海外,国际傩学研究专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文学博士田中一成先生,曾专程到万载潭埠镇池溪村考察傩舞,参观了沙江桥的傩庙,观摩了傩舞表演,并进行了实况录像。田中一成先生对池溪傩舞队的表演技艺及保存完好的傩艺术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