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桥又名康济桥,是清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清镇市近郊,猫跳河中游,是原321国道清镇至毕节公路六公里处跨猫跳河的一座平板石桥。
姬昌桥上为红枫湖大坝,往下100米处,河道中有一小岛,形状酷似一条鲤鱼,故而演变出了一则流传久远的“鲤鱼奔滩”因果报应的民间传说。
据《姬昌桥碑记》所载,相传在很久以前,猫跳河边住着一姬姓人家,家道贫寒,其母死后,姬家在一方士的指点下,将亡母葬于“鲤鱼”头上,全家一时之间兴旺发达,家财万贯。姬家曾答应方士,发达后一定为方士养老送终,但姬家发达后竟违背诺言,千般折磨方士。此后不久,有人又再指点姬家说:“鲤鱼奔滩确实是宝地,若能在鱼头前修一座石桥,桥两头各建一石坊,形如鲤鱼跳龙门,那么姬家将贵不可言。”姬家人听完,喜出望外,立即动工修了24孔石桥和石坊两座,将桥命名为姬昌桥,寓意为姬家昌盛。完工后,姬家很快败落。原来,指点姬家修桥建坊的人是方士的徒弟,在得知师傅的遭遇后特来报仇,所以清镇民间有“桥似网,塔似叉,鲤鱼落网又挨叉,败姬家”的说法。
后来24孔姬昌桥在一次特大洪水中被冲毁,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贵州商人颜正捐银3000两,在原址上重修了一座15孔石拱桥,两岸各建石坊一座,题名“康济桥”,但人们依然叫它姬昌桥。
民国十七年,姬昌桥因拟修清毕公路而改建。1949年后,桥曾多次损毁,多次加固,但仍不能满足清镇日益发展的交通需要。渐渐地,姬昌桥辉煌的过去退出了清镇历史的舞台。1995年改造321国道时,在老桥上游重建了一座长219.4米、宽11米的钢筋混泥土箱型双拱桥取而代之,仍定名为姬昌桥,这一河段因为又修建了一座铁路大桥和两座电站堤坝,自然形成了“三桥两坝一岛”的美丽景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