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冠山,又名香炉岭,位于清镇市西南犁倭镇小屯村境内,海拔300多米,地形陡峭,群山环抱,不仅是一处理想的宗教文化圣地,而且,还一度成为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玉冠山,原属水西据地,当地部落酋长据山之险峻,筑城抗明,后吴王剿水西,山上城堡尽毁。一山西道人云游至此,见山俊秀险拔,旷达静谧,实乃潜心练法之圣境,遂建道观。据《清镇县志稿》记载:“山上道观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造,清雍正十三年重修。同治初年苗变焚毁,光绪初年再建,中间历经600余年。”于百米之外,翘首远望,形似钵状,拔地而起。
从山脚踏着一级级的石阶而上,半山腰处有一石门,青藤绕门而生,错节盘根,山门两侧刻有对联曰:“金阙化身百千载威灵如在、玉虚上帝亿万年圣德昭明”,门额处为“玉冠圣境”四个大字。穿过山门即到达玉冠山顶,上面是一块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石墙圈,墙厚约1米,最高处约5米,大部分墙体已经倒塌,虽只留下断壁残垣,但却显现出它的神秘与壮观。城堡的正门是一道石拱门,墙壁上古藤爬蔓,门两侧有精致的石雕莲花图案。城堡四周都有瞭望孔,墙外还有一口在整石上凿成的水井,据称为“一碗井”。
从明朝初年到民国年间的570多年的时间里,玉冠山曾多次被损毁,而又多次被修复。犁倭镇右八村一名姓孟的老人介绍:玉冠山寺建成以后,当地的孟、樊、张、周等四大富户,主动捐土地给寺庙。并且,那时当地民间还有一条规定,一旦两家人发生土地纠纷,无法决断的,两家的土地都送给寺庙。因此,玉冠山寺的土地宽广,几乎都是租给当地的村民耕种管理,种植玉米、茶叶、黄豆等作物,每年收获的粮食很多。玉冠山成了一座很有名气的“富庙”。
小屯村87岁的童进莲老人说:玉冠山寺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曾经进行过维修。当时的住持是李白云,四川人,他生活十分艰苦,外出办事或搬运物资,都是打着赤脚,因此,人们都叫他“铁脚板和尚”。李白云亲自带领民夫往返花溪青岩,运输砖瓦,维修庙宇,非常卖力,深受信徒和当地群众的称赞。
数百年间,玉冠山闻名遐迩,是一处声名远扬的佛教圣地,香火十分兴盛。山上的大钟敲响时百里可闻,现在山脚下还存留有和尚塔、庙宇基石等遗迹。后来,由于这里站得高看得远,被兵家看中,使玉冠山变成了军事指挥所。据研究人员初步分析,玉冠山地势较高,便于瞭望,且易守难攻,从山上的山门、瞭望孔等遗迹来看,这里很可能是一座古代军事城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