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集杏两堤未建前,集美是个半岛,三面临海,与厦门岛隔海对峙。东边是“浔江”。西边是“岑江”。地呈长条形,南北约有三华里,东西即有一华里多。东北方向与孙厝社接壤。
集美镇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不含海域),城区面积从1954年的1.5平方公里,发展至现在的2.85公里。是集美区人民政府驻地。
集美各地传下的地名:
东北角与孙厝交界,“许厝埭”、“集美大冢”(现闽江休养所)。“烟墩”(现浔畔山庄骨灰室)。“许厝坪”(过去有许厝社已废),“山塘尾”。
东南角是:“海仔埭”、蔡厝(现嘉庚公园)。“天妃宫”(现鳌园)。“寨仔内”(过去有寨仔内一社,建延平楼时方迁移,其滨海地称木城前。此地过去郑成功抗清建有木寨)。“浔尾渡口”(设原天妃宫附近)。
西南角是:“穗仔尾”(现在中学黎明楼一带)。“石鼓头”(现侨校南门,过去大石临海,海一片红树林。潮涨时,潮汐冲击岩石声如擂鼓、故名)。“港口”,集美始祖祖墓地一带。过去有“港口社”、“港口渡口”。“龙王宫山”(同美车路未建前系小岛,潮汐涨时,形似“半月沉江”。故集美始祖墓地似牛首翘起望月,穴称“犀牛望月”。“烟墩山”(现在航海学院高地)“棋杆山”(现科学馆)。
西北角是:“高厝”“高埭”(现集美区政府后面)“魏厝”(现体育学院靠孙厝社一带)“林园”“林边”(过去内头社前,现集源路首邦制衣厂附近)。
集美大社内有:“庄厝”(现星集制衣厂附近)“天路尾”(二房角陈连生厝附近)。
集美大社分七个角落。渡头、二房、上厅、后尾、塘?、清宅、向西。加上岑头、郭厝、内头(许厝已废)。
早年,集美大社与岑头、郭厝隔着一道港湾。由石鼓头与穗仔尾对峙。这里的港汊可到内头社。然后经高厝到岑江。岑江水面即一直到苎溪。以后因各处筑埭垦田,郭厝有“郭厝埭”,高厝有“高埭”,集美大社陆路与岑、郭连成一片。
故老相传,当时内头社可泊大木船。有十多艘大帆船来往北方天津等地运货。二月北上,八月回南方。船俗称为“北头落”(船名)。
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兴学,建三立楼、大操场等曾发掘到大船板、铁锚、大绳之类。可见当时该地可泊大船的深港。
集美大社大宗祠地原临海滨,始迁祖曾在该地搭草寮收鸭,故“诰译”门口地称鸭母堀。此外,因筑埭造田如“许厝埭”“郭厝埭”“海仔埭”使海滩垦为良田者。
厦门集美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qm0307
个人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61951137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