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

家乡区县: 乌兰察布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辖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87万,农村牧区人口213万,占总人口的76%,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农牧业大市。全市总耕地1300万亩,常年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扩规模、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马铃薯产业成为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
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鲜薯总产400万吨,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1/2,约占全国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全市除集宁区以外,其它10个旗县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其中四子王旗近100万亩,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我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我市为“中国马铃薯之都”。2011年12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薯都”地位得到巩固。
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
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有五大优势:一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马铃薯产区海拔1300—1500米,气候冷凉,结薯期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17—21℃,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多呈沙性,土壤疏松,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全市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也正是马铃薯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雨热同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加之海拔高、空气干燥,不但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而且马铃薯的晚疫病发生频率低,传毒蚜虫少,具有生产种薯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种薯质量上乘。二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当地马铃薯耕作区地势相对平坦,具有机械化作业的优越生产条件。全市对马铃薯产业带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各地积极鼓励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形式联户经营或与种植大户、企业进行参股经营,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3万亩,占总耕地的22%,80%以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为规模化种植壮大了基地规模,而且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三有强劲的科研支撑。我市马铃薯的研究和种薯生产时间较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专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研究项目和技术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全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第一座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室、第一个脱毒种薯组培室就建在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农科所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马铃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多次主持或参与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合作研究项目。近几年,主要马铃薯科研机构市农科所每年承担国家、自治区马铃薯区域、生产试验20多项,于2010年成功申报了农业部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主要承接综合性和专业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任务。并率先在国内发挥地势平坦、地域广阔的优势,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创了装备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的高水平种植模式,并探索总结出一套成功的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由过去传统耕作向现代化种植的转变,使马铃薯种植实现了质的跨越。乌兰察布市职业技术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开设了“马铃薯生产加工系”,2008年秋季正式招生,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开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之先河。四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乌兰察布市位于环渤海、京津冀、呼包鄂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国际通道。北通陆地口岸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接壤;东与河北省张家口、京津地区相接;南与“煤都”大同市相临;西靠首府呼和浩特市。境内有两条国道、两条高速、1条省际大通道和七条铁路,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分别距北京336公里,大同100公里,呼和浩特130公里,包头280公里,二连浩特340公里,优越的区位交通为马铃薯运销终端市场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布局合理,现代物流发育较快,使我市马铃薯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五有极具竞争力的品牌。2008年以后,我市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马铃薯“图木苏”(蒙语,意为马铃薯)产地标识和“敕勒川”商标,丰富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文化品牌。201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薯都”影响力,提升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引导,推进产业规模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产业顺利发展。
(三)发挥科技助推作用,积极探索高效节水模式。
(四)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五)强化产业配套,积极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六)强化品牌文化建设,提升产业影响力。

朱婧依ss(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