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假期到来,延安城管临时工跳踩商户头部事件逐渐告一段落之际,一篇名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再度引发激烈争议。作者以被踩头者刘国峰的口吻,称“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
延安公开信甫一面世,即引起网络舆论广泛关注,甚至被指“官腔”。对此,6月12日,延安被踩头商户刘国峰接受《城市信报》记者采访时称:“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城市信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刘国峰仍在医院住院,并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从“不方便多说”背后所透露出来的语境,事实上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公开“双簧”是否有难言之隐?值得拷问。
在这封信里,“刘国峰”称,被城管踩头“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其实这份公开信错就错在目的性太强,只要用平常心想一想一个车行老板会有那么高的觉悟?会有那么足的官腔?更何况其时脑袋被踩得不轻还躺在病床上。刘国峰的说法也证实了人们对那封“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并非出自他本人手笔的怀疑。如此看来,刘国峰“官腔道歉信”有他人代笔捉刀做秀之嫌疑。
写到此,不禁想问,“官腔道歉信”出炉的目的到底是啥?是为挽回“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还是为踩头事件和豪楼名车已造成影响难以补救?但从网络舆论反应结果来看,延安这场舆论危机公关显然是失败的,有点画蛇添足、火上浇油。延安有关方面不去考虑从根本上改正错误现,而是以不诚实的方式进行危机公关,这就失去了纠错的起码的诚恳。面对网民关注和舆论监督,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设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和应对机制,这是进步、是好事。但是,不能总是消极被动地等着舆论倒逼,也不能上演不真诚的“双簧”,这只能导致舆论环境越来越坏,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延安出现官腔式道歉信,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思考:延安为何危机公关没有转危为机而变成越公越危?延安官腔式道歉信应是个不错的教材,解开“双簧秀”的面具,其实网络危机公关需要真诚、真实的引导,而不是舆论和官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