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茶叶

家乡区县: 湖南省石门县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北有“湖南屋脊”壶瓶山,群山林立,云缭雾绕;南有九曲澧水,洄漩湍急,奔流洞庭。全县80%的乡镇位于山区,石门山民自古以来就爱茶种茶,优良的生态环境,悠久的产茶历史,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使石门茶叶自古至今在湖南享有盛誉。

依托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点培植,石门成了孕育“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的风水宝地。

历史 折叠 编辑本段

石门茶历史悠久,成书于西晋(公元265-317年)时代的《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表明在1700年前的古代,隶属武陵郡的石门就是优质茶叶的主产区。

公元806-815年(唐宪宗元和年间),著名诗人刘禹锡就任朗州(今常德)司马,在考察石门县罗坪乡西山垭茶叶生产时,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树丛,春来映竹抽新茸……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句,成为中国绿茶“炒青法”的最早记载。

石门茶叶成名于宋代。北宋皇祜年间(公元1056-1063年),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蔡襄在其所著《茶录》中,即有“石门产牛抵茶,为贡品”的记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观亭所著《中国茶人手册》中,共列举了历代贡茶17种,从唐至清,石门牛抵茶均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中,“牛抵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然后全部运抵京城。”表述更为详尽。

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圆悟克勤禅师出任石门夹山寺主持,通过潜心研究茶与禅的关系,著录了《碧岩录》一书,悟出“茶禅一味”真谛,后传入日本发扬光大,夹山遂成为中日茶道源头。县农业局长李良军介绍道,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题“茶禅一味”墨宝一帧赠夹山寺。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曾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近年来,日本茶道界经常前往夹山寺拜谒。

晚清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壶瓶山镇开办茶厂“泰和合茶号”,高峰期拥有员工6000人,茶农万余人,1899年生产“宜红茶”30万斤,茶叶全部远销英国,“北祁红,南宜红”名闻遐迩。

民国时期,石门为全省13个茶叶主产县之一,1933年产茶120吨。1949年,全县茶叶面积1万亩,产茶156吨。

解放以后,石门仍为全省主要产茶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全县茶叶面积由1949年的1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万余亩,年产各类干茶6000多吨,一举成为全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其中,石门银峰、白云银毫、东山秀峰等品牌茶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01年,石门被列为湖南省百万担品牌茶6大基地之一。2005年,农业部确定石门为全国129个茶叶重点生产县和全国优质绿茶出口基地县。2006年,石门成为湖南有机茶第一县。

生产 折叠 编辑本段

茶叶是石门五大绿色产业之一,在茶叶的生产史上,石门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石门的“炒青”制茶法是我国记载最早的绿茶加工方法。

石门东山峰茶场是全国首家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生产基地。东山峰茶场生产的“东山秀峰”是全国第一个绿色食品茶叶品牌。白云山茶场是全省首批有机茶生产基地。“白云银毫”是全省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品牌。

“石门银峰”是全省第一个县级茶叶地方标准。

石门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是全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石门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富深厚,目前,石门茶叶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正在向大力发展名优茶、大力推广无性良种,创建全县统一、优质茶叶品牌,大力开发有机茶和茶叶生态旅游。

产地 折叠 编辑本段

自古道“平地有好花,高山出好茶”。石门县境多山,中西部山区山峦起伏,翠峰叠嶂,佳木葱茏,云海缥缈,土壤呈弱酸性,含硒丰富,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远离工业污染,水质纯净清澈。石门山系,为武陵山脉余支,西北山系以壶瓶山为祖,主峰海拔2098.7米,号为“湖南屋脊”;东北以太清山为集,支脉散出,布于石门、澧县之间;中部白云山孤峰矗立,耸于渫水西岸。三山终年云缭雾绕,茶叶生态环境极佳,加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石门盛产名茶的三大名山。

白云山 折叠

白云山位于石门白云乡境内、孤峰矗立,形如旗帜,常有白云笼罩。山顶旧有祖师殿、观音阁、文昌阁诸古迹,又有龙头岩、人面石、马鬃岭诸胜境。清同治《石门县志》载:“白云山自古盛产兰、蕙

、香闻数里”,山下有兰溪,传言屈原游历于此,吟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的千古名句。山顶有茶园千亩,茶林相间,自1980年建园以来,在肥培管理中,从未使用过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全部施用人畜粪便或枯饼,并将生物治虫和人工捉虫相结合,确保茶叶没有丝毫污染。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检测,颁发了OFDC国际有机茶证书,成为湖南省首批有机茶生产加工基地,2001年又通过欧盟生态市场研究所严格检测,颁发了IMO国际有机茶证书,成为湖南省首家有机茶出口基地。

壶瓶山 折叠

巍巍壶瓶山为石门及湖北五峰、松滋、枝江、宜都诸山之祖。唐李白流放夜郎至此,写下“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山”的佳句,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壶瓶山成为“石门银峰”的主要产区。

“壶瓶四海饮,瓶开万河流”。早在清末光绪年间,广东茶商卢次伦在壶瓶山泥沙建“泰和合”茶号,专门加工生产“宜红茶”,鼎盛时期,年产“宜红茶”30万斤,全部运销汉口英商怡和商行,出口英国,成为久负盛名的“绅士茶”。卢次伦自觉事业有成,乃踌躇满志,赋诗自况:“云蒸霞蔚催呤筹,七碗生风兴自悠。海国流芬千古事,人生到此复何求”,一时广为传颂。

太清山 折叠

太清山位于石门县三圣乡河口境内,特立于众山之巅,昂然东视,一马平川,自古文人墨客多喜登临,有“湘北诗山”之誉。相传诗人屈原所咏“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即指太清山。明人刘崇文有诗咏其峻伟雄姿:“太清崔嵬凌太空,青山削出青芙蓉。石床丹灶绝尘土,彩霞紫电光溶溶。”山中名胜古迹特多,有无生顶、天生池、老君崖、升仙洞、紫极宫等遗址,又有巡抚洞,相传澧州巡抚来太清视灾,登山中暑,龙寺观高僧为之感动,命僧众将巡抚抬至一山洞调养,并亲沏太清野茶,巡抚暑气豁然而消,山民遂将此洞名为“巡抚洞”,太清野茶就此出名。现在,太清山拥有茶园5000余亩,所产泰仙野毫茶、泰仙云雾茶,条索紧直,白毫显露,头泡香高,二泡味醇,多次冲饮,仍余味无穷。

东山峰茶场 折叠

位于东山峰管理区,拥有密植茶园8000余亩,为全国首家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和湖南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产业化基地,年加工能力1500吨。“东山秀峰”茶是全国公认名牌,湖南省著名商标。产品主要有东山秀峰系列、云雾绿茶系列、茉莉花茶系列、东山银针、绞股蓝保健茶、绿牡丹茶、鱼腥草茶、以及红茶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李马坪茶场 折叠

位于石门县所街乡李马坪村,拥有茶园2000余亩。1991年,石门县聘请省农业大学朱先明教授等以该场为基地,首创“石门银峰”茶,并连续3年获湘茶杯金奖

梧桐叶子(2015-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