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织布舞

家乡区县: 贵州省罗甸县

织布舞就是在当地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劳作中创造出来的,织布的这种技艺发展为织布舞蹈之后,舞蹈则以轻快灵巧而活泼的舞姿体态展现布依族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真切地描绘了布依姑娘们从自己开荒、播种、收棉、采制、纺线、整理等,到把布放到染缸里染上色彩的全过程。
织布舞又是一种没有使用道具的舞蹈,表演者一般为2人,并且彼此面对着对方,手中握着两根棍棒,一人拿着两根棍棒高低起伏地晃动,表现出纺线时的交叉动作,另一人则为织布人,她在看到高低起伏着的棍棒时,随即将自己的两腿进行伸缩,并曲腰弓背,将自己手中的棍棒左右梭动,一边以协调的动作舞动着,嘴里一边还唱着布依歌曲。
织布舞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整个舞蹈的全过程中,都自始至终以垫步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展示布依族姑娘们的精美的头饰、服饰以及她们独特的绣花鞋。俗语云,高山的苗子水众家。在整支织布舞个过程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河流与山川的美,看着织布舞,犹如炎热的夏天在山村的小河中,正在享受着水传递到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时所带来的凉意,听到山间林里传递出的鸟语花香,沐浴着阳光所带来的闲情逸致,觉得自己好似置身世外桃源。看着织布舞蹈优雅的动作,听着悦耳的歌声,仿佛自己又似在阳光下的海滩上,躺在休闲椅上观舞赏乐,体味着都市的休闲文化。
如今,罗甸的织布舞除了已经走上舞台之外,在布依族村寨里人们常在节日、喜庆及山村里农闲季节时举行。每当天空有一丝明月时,村庄里的姑娘们还会自发起来聚在月光下的晒坝里、寨子上的空地上进行这种自娱自乐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使得村寨里更具愉悦的气息。
罗甸的织布舞在建国之前就已经流行,当时布依族人民把它当成城乡文化发展与交流而推上了舞台,在50年代,这里的织布舞还曾参加与了黔南州民族民间文艺汇演,1982年省歌舞团将此舞蹈作了进一步整理,整理后的布依族花苞舞在舞台上更具民族特色的韵味。
罗甸布依族地区是民间歌谣的海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类别齐全,形式活泼。有古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有一定体例。一般 5 至 7 字句,每首句数下限,字数不等,多者达数十句。为重词意,开头往往重叠,句句押韵(内韵、外韵)。布依族用汉语唱的民族、七字或五字句较多。韵在一、二、四句末字(外韵)。根据内容需要,也有三句或五、六句一首的,每句字数不限。组成形式:一首单独存在叫《散花调》;两首合成的称《双调》或《排排歌》,两首以上合成的称《长排歌》。罗甸布依族舞蹈不多,且是集体舞。有:《刷把舞》、《饶钹舞》、《花包舞》、《板凳舞》、《毽释》和《织布舞》。

盒子人(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