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宿城区

宿迁地处徐州、淮阴、连云港中间地带,为南北水路要冲。境内居民流动较大。南北朝时北方居民南迁,并在境内侨立郡、县,移民在境内落户。历代因战乱、或因灾荒,或因经商,南来北往在宿迁定居者众,而尤以北方人居多,故语言,风俗习惯异于江淮地区。境南姓氏,有从山西、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迁入者,亦有自江西、福建、浙江以及江苏南部地区迁入者。   明未,境东地区吴姓,境西窦姓,境南罗姓,境北马姓,是宿迁的4大姓。清代中运河开挖后,运河东部地区卓、何、马、高、陆、蔡、于、陈、丁、董、叶、张、韩姓较多;运河西部地区王、曹、周、臧、骆、罗、苏、陈、张、陆、徐姓较多。   宿迁姓氏多有堂号,同姓不同宗者以堂号区别。如王姓有三槐堂、槐荫堂、笃原堂等;张姓有百忍堂、孰忍堂等;刘姓有青藜堂、彭城堂、子溪堂、艾清堂等;陆姓有得润堂;蔡姓有西山堂;周姓有永仁堂;杨姓有四知堂;黄姓有宜寿堂;薛姓有三凤堂;罗姓有叙吾堂;郝姓有三余堂;何姓有二酉堂等。各姓氏多立家谱。   建国后,堂号不再使用,家谱散失殆尽。1990年宿迁姓氏有300多个,其中复姓(端木、皇甫、欧阳)3个。城内各姓杂处,农村多聚族而居,单姓人口多者大体为:张、王、李、陈、刘、蔡、徐、周、朱、吴、杨等。
宿迁风俗民情—方言 宿迁范围较广,方言较多。外地人乍听比较难懂,选介如下以供参考。   1、称谓:把父亲叫“大大”、母亲叫“妈妈”。平时呼喊带一个“俺”字为“俺大”、“俺妈”。把伯父叫“大爷”,伯母叫“大娘”,例如二爷、二娘、小爷、小娘等。把祖父叫“爹爹”、祖母叫“奶奶”,平时喊作“俺爹”、“俺奶”。与祖父母同辈的称为大爹、大奶、二爹、二奶、小爹、小奶等。把外祖父母称为“舅爹、舅奶”或“姥爷、姥姥”。把弟弟称为“兄弟”,例如二兄弟、三兄弟等。把哥哥直呼为大哥、二哥等。   2、语词:(1)名词:把中午叫“晌心”,把东南斜西北称为东南撩西北。“烧包桶子”,称轻浮的人;“刁头鸡”,称爱占便宜的人;“少脑子”,称考虑问题不周的人;“下湖”,指下田;把玉米叫“大秫”;把乌鸦叫“老刮子”等等。(2)动词:“克”,有多种含文,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叫克,例如打人说克人,吃饭也有说克饭的,事情办好了可以说克好了。“翘辫子”指某人死了,有轻忽厌恶的意思。“侃空”:即说假话、吹牛皮。“摸”与“在”同义。例如,问人在哪里,说:“你摸哪里的?”(3)形容词:“赶麻”就是快的意思,如:“你赶麻去啊?”“海了”:即东西坏了,或事情办不成了的意思。如某某事海了。“夜里梦”形容人说话冒失。“蒲种拉气”,形容人鲁莽。   宿迁话接近普通话,仅有少数发言不准,例如国家的“国”(guó),运西的人会说成规(gu‰)。洪(hóng)和冯(féng)往往混为一淡。

(2015-05-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