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一个人究竟如何成就的?

家乡区县: 甘肃省甘谷县

松下幸之助:一个人究竟是如何成就的?

 

松下是代表日本经济主流的公司。松下的员工教育是这样的成功,以至于创始人松下幸之助1979年创办了松下政经塾,他要把员工教育的实践复制到政商领袖的培养上。

素直,松下政经塾塑造政商领袖的人格基石和灵魂

又一次拜访松下政经塾,让我对日本公司的员工教育和正商领袖培养有了新的认识。松下政经塾的塾头(校长)古山和宏说,当年有记者问松下幸之助,“你为什么成功?”松下幸之助回答,“我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一是贫穷,我9岁时父亲的企业垮了,我只好一个人出外漂泊打工;二是没有知识,我刚上四年级就辍学了;三是我体弱多病”。

松下幸之助没有细说,其实这三个厄运,让松下幸之助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剩下“素直”了。他必须朴素,必须直接面对真实。他对“素直”是如此看重,以至于晚年创立松下政经塾时,他把“素直”确立为最核心的灵魂和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领袖的重要基石。这个在《道德经》中反复阐述的“无名之朴”的理念,在日本真真切切地落地了。

素直之心,是一颗做人做事没有弯弯绕的纯粹之心。我们做事,常常带有许多结论、框框和假设,常常是落进框框里的。结论与假设,有着很强劲的逻辑,我们就被那些逻辑给拘押了。一如奥修所说,“逻辑总是走到极端,生命从来不这样。一个逻辑的头脑就是这样渐渐变成死的;逻辑就是这样变成自己的毁灭的。不要下结论。要不带结论地生活。那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在中间,而中间就是平衡”。

素直之心,是一颗与事物机理相通的心,是一颗随顺自然的心。纯然以他人心为心,以万事万物的心为心。每一个事物理都住着一颗灵魂和旨意。每个事物有它自己的法则。没有这样的敬畏,没有如此的包容,做事不顺随事物的机理和法则,就注定要失败。

素直之心,是一颗没有私利、功德、名声侵染的心,惟其如此,才可以看到真实的风景,才可以听到天籁。在通常的情况下,强烈的财富、功德、名声,常常会挡住了事物的真相。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通常人们只关注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言之凿凿“眼见为实”。可是那双眼睛,却已经被一道道黑布给蒙上了。圣人却像个孩子,分分钟打开自己,拥抱新的发生。在孩童的素直之中,渗透着天人合一的绝学。那不是把你的心当成对方的心,而是纯然以对方的心为心。好人要好好待他,不好的人也要好好待他;可信的人你要信他,不可信的人你也要信他。

老子是在说“无名之朴”“他心通”的功夫,也就是“素直之心”。老子曾经阐述的孩童的素直之心,至少包含了这样几个次第:

“纯”:简单纯粹,没有那么多知见,没有那么多自负,随时敞开接纳新发生;

“慈”:谦和高尚的人格,纵使别人仇视怨恨我,我也要对他好;

“广”:心胸的辽阔,无所不容,即使那些不忠实诚信的人,也要接纳他,原谅他;

“灵”:无我,无处不在;人人都是我,处处都是我。

以纯、慈、广、灵四个维度塑造素直之心,这就为政商领袖和精进的员工提供了路标。这条道路该怎么个走法呢?松下幸之助从自身的经历中,从几十年教化员工的过程中,真正搞明白了一件事:一个人究竟是如何成就的。他才不会去迷信那些善于教化人的大师呢!如果他尊崇一个老师那就是自己!当一个人真正找到了他生命的方向,真正立下志,源头活水就被启动了,他可以以天下人天下事为师。因此,他给松下政经塾圈定的第一个法则就是;自修自得。

自修自得:无依则生,有一则活

松下政经塾,如同一个企业,没有名师来教你。你能学多少本事,完全靠你自己。松下幸之助,9岁就离家出去漂泊打工,换了一家又一家。那份无依无靠的孤独,开始几乎要吞噬了他。可是后来,松下幸之助发现,这种无依无靠纯然成就了他。松下幸之助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在无依无靠的漂泊之中,他知道母亲和一家人都在指望着他,他始终记得一个男人要撑起一个家。当时这个人生目标,让他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

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八个字:“无依则生,有一则活”。可以说,这是生命强健起来的生命法则。无论是个人生命还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生命,这个生命法则都通行。“无依真人,直下承担”。曾经是临济宗的禅法之一。临济宗第二代祖师在日本创立了茶道,茶道深深改变了日本文化。“无依则生,有一则活”这样一种意识,已经渗透在日本人的骨髓和灵魂里,也渗透进日本百年企业的生命宪章里。

日本剑圣宫本武藏没有老师、没有课程、没有教室,却成就了一代剑圣。松下幸之助自己没有老师、没有课程、没有教室,却成就了经营之圣。晚年感叹于日本的政治领袖匮缺,一个决策偏差就会把一个国家带向灾难。于是,发心成立松下政经塾,他要把一个领袖成长所需要的真正必备的考验和磨难在这里复原。

松下幸之助先生,9岁就漂泊在外面打工,师父根本不教你什么。干得不好就是一巴掌,或是一棍子。巴掌和棍子都让他长记性。时间久了,松下幸之助凡事打眼一瞄,立刻心中有数。这个本事,如同走钢丝,没有任何人能教你。刹那间的平衡点拿捏,全凭你一个人。这是松下幸之助成为经营之圣最深切的体会。

松下幸之助对现行教育体制很失望,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确定了别开生面的教学三原则:无老师、无课程表、无教室。学员们要自发自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不会自修自得,学多少年也不能成大器”。一个有目标的人,要勇于向没有答案的问题挑战。不是通过别人过度灌输知识,而是自己挑战没有答案的问题。松下幸之助要求学员自己制定课程表,不用老师,要自学成师。他要把政经塾办成一个磨练心性锤炼意志的道场,让“政界的宫本武藏不久将从这里诞生!”

当自己立志死了也要学,那么老师、课程和教室,立刻就会泉涌。没有老师,就是谁都是你的老师。古人是你的老师,今人是你的老师,路人是你的老师,一草一木是你的老师,每一个问题和事件都是你的老师;没有课程,随时随地都是你的课程,随便一件事、一句话都是你的课程;没有固定教室,就是处处是你的课堂,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要聚精会神,制心一处。这样一种开阔的教学观,也只有松下幸之助这样“素直”的人,才有可能拥有。

松下幸之助为松下政经塾确立了三条研修基本方针:自修自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地现场。在松下幸之助的视野里,未来领袖除了必须是有志向外,还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更要扎稳了接地气。一个离开现场地头的人当不了领袖,一如一个不会冲锋陷阵的人当不了将军。

巩天瑞(2015-05-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