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
商朝,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
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有宋子,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改称平棘侯国。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省平棘侯国,置平棘县,属常山郡,治所今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于今赵县城东北12.5公里置宋子侯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废侯国改县,属巨鹿郡辖。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今赵县西南西封斯一带置封斯侯国,西汉末年撤除。元帝时,在今赵县东20公里处设敬武县,属巨鹿郡。
新莽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平棘县。
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辖平棘。
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石勒据襄国(今邢台),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高邑县西南),辖平棘;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民国成立(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成立伪政权“华北临时政府”,赵县属河北省第十三区。1938年1月1日,成立伪河北省公署,赵县归冀南道冀中区。
1939年5月,赵县抗日游击政府成立,属冀南四专署领导。10月,赵县城南沙河店、东西杨村一带和元氏、高邑部分地区,建立赵元高边区县,归冀南四专署领导。1940年7月,改赵元高边区县为赵元宁联合县,归冀中七专署领导。1943年3月,为纪念陈翕儒英勇就义,改赵元宁县为翕儒县,领属关系不变。1945年2月,赵县与翕儒县合并,恢复原赵县,属冀中区六专区。1946年5月,赵县属冀中十一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赵县划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赵县仍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赵县,并入宁晋县,属石家庄专区。1961年7月9日,恢复赵县,原栾城县部分辖区并入赵县,隶属石家庄市。1962年1月赵县栾城分别设县。
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辖赵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