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36郡,抚州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前204),境区属淮南王领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2),分淮南王国部分属地置豫章郡,辖18县,以豫章南境地为第11县,定名南城县,此为抚州市境区建县之始。东汉永元八年(96),置临汝县。南城、临汝两县均属扬州豫章郡。
吴晋南朝
抚州
抚州(2)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两县地置临川郡,此为抚州境区建郡之始。临川郡隶扬州,以临汝为上县,南城次之。同年,又析南城县东南部分置东兴、永城、南丰3县,析临汝西南部分置西平、新建、西城、宜黄、安浦5县。至此,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平、新建、西城、宜黄、安浦、南丰、永城、东兴10县。郡治临汝。西晋元康元年(291),临川郡属江州,辖区不变。齐建元元年(479),临川郡治由临汝迁南城。普通三年(522),分临川郡之地建巴山郡,另置巴山县。临川、巴山郡同属江州。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宜黄、安浦、南丰、永城、定川8县,治南城,同年迁治临汝。巴山郡辖新建、西宁、巴山、大丰、新安、兴平、丰城7县,治公溪古城。梁太平二年(557),临川、巴山郡属高州。
隋唐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抚州之名始于此。将西丰、定川两县并入临汝县,改称临川县;将南丰、永城两县并入南城县;废大丰、新安、巴山、新建、兴平、丰城、西宁7县,置崇仁县,宜黄、安浦两县亦并入崇仁县。十二年,以铅山县及光泽县置邵武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治临川。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改临川郡为抚州,隶洪州总管府。又以南城县之一部分另置永城、东兴两县;以崇仁县之一部分另置宜黄县;以邵武县之一部分另置将乐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永城、东兴、宜黄、将乐8县。七年,改洪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抚州属之。将永城、东兴两县重新并入南城县,又以将乐县重新并入邵武县划归建州。八年,将宜黄县并入崇仁县,抚州仅辖临川、南城、崇仁3县。贞观元年(627),抚州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析南城县之一部分另置南丰县。先天二年(718),南丰县重新并入南城县。开元八年(720),重置南丰县。抚州辖临川、崇仁、南城、南丰4县,治临川。二十一年,抚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改抚州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临川郡复为抚州。元和六年(811),升抚州为上州。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为镇南军,抚州属之。后周显德五年(958),以临川县上幕镇、归政乡设金溪场。
宋元
抚州北站北宋初年,抚州为南唐辖地。开宝元年(968),置宜黄场。二年,以南城置建武军,隶江南西道,治南城。三年,改宜黄场为宜黄县,属抚州。八年,南唐亡,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建武军归宋,属江南西路。太平兴国元年(976),抚州、建武军改属江南路。四年,改建武军为建昌军。淳化二年(991),南丰县改属建昌军。五年,金溪场改金溪县。抚州军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4县,治临川。建昌军辖南城、南丰2县,治南城。南宋绍兴元年(1131),抚州、建昌军改属江南东路。四年,复属江南西路。八年,置新城、广昌县。十九年,置乐安县。抚州军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治南城。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改抚州军为抚州路,次年又改建昌军为建昌路。抚州、建昌路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十九年,南丰县升为南丰州,又名嘉禾州,直属江西行中书省。抚州路辖县、治所不变。建昌路仅辖南城、新城、广昌3县,治所不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