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姿态

家乡区县: ‬辽宁省瓦房店市

 复州城镇,因复州古城而得名,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是全国千强镇,辽宁百强镇,是大连市确定的六个重点发展
的小城镇之一。地处东经121°42'36",北纬394354.东距瓦房店市32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瓦房店站15公里,南距大连100公里,北至沈阳29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老虎屯站8公里,国家级干线哈大公路贯穿全境,有6条公路向周边14个乡镇辐射,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瓦房店市辖区的中心。至2009年全镇总面积127.8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14人村委会、143个村民组织和一个农场,总人口4.26万人,为辽南历史文化古镇。
从西汉时期建立县治至民国14年(1925年),一直是州府县自汉所在地,1945年起先后为复州区、复州镇、复州人民公社,复州乡驻地。1985年镇乡合并,称复州城镇。由于历史上复州城是瓦房店的文化经贸中心,于是就造就了一座成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城内有建于唐朝的永丰寺、辽代的古塔、明代的龙爪古槐、清道光年间东北最古老的横山书院、清乾隆年间的清真寺、清代的复州城防守尉遗址以及历代知州衙署遗址等文化古迹。
鉴于复州古城在辽南大地突出的历史地位和现存文物古迹的珍贵价值,复州城镇的保护和使用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被列为“辽省省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补辽省省评为“辽宁省先进文化乡镇“。1999年,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3年,被大连市列为“中心小城市”;2006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商业名镇“;2007年6月13日,被辽宁省建设厅、辽宁省文化厅列为第一批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创建辽宁卫生镇,并通过辽宁省爱卫办验收。

千年渊源的古镇
复州,是瓦房店市(原复县)古时的州治名称,它源于千年前的辽代。公远九世纪,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契丹兴起,契丹神册四年(919年)灭渤海国。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契丹为大辽。辽初,太祖耶律阿保机攻下渤海国的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之后,为了防止渤海人东山再起,采取了大批的南迁东徒的移民政策,当时,居息在扶余勒褐(熟女真)首先被迁徙到今复州一带,辽在此设置了扶州。接着,辽又功下了渤海国的南苏城(今辽宁省新宾县),迁徒南苏的人到今金州一带,设置了苏州,后来,辽太宗时又从原渤海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附近的永宁、丰水、扶罗3个县,迁徙女真族人到东京辽阳府境域。在辽东半岛的南部设置了迁民县。复州属迁民县。

追溯复州名称,始见于《辽史》与《三朝北盟汇编》。其来历,一为辽初从扶余州移民而设扶州;二为辽第二次移民后避免与扶州混淆,取同音字改扶州为复州,亦意在这块地方又建了一个州。对此,周之风先生曾有诗一首留证:
扶苏州治契丹留,物换星称历史悠。
直至完颜垂暮日,化成县改做金州。
又因复同福同音。当地老百姓认为复州有福气,也许是应验了这个说法,今日的复州城镇,春风化雨,五谷丰登,古典的风格,现代的建筑,已发展成为经济繁荣、风光秀美的文化旅游商贸城。

古韵犹存的老街
老街位于复州城镇老城区内,现保留有东街和西街,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清中晚期至民国的建筑为主,藻街及西街原有民居分布密集,临街商铺、作坊仍保留原貌,现存的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民宅有368栋、1727间,商号、店铺、作坊50余处。至今保留完好的有先芝堂药房、永顺太杂货铺、福顺德杂铺、三家皮铺、赵家绳铺、全文号糕点铺、李家磨房、姜家皮铺、王家小铺、会友理发馆等。民居以传统的砖石结构为主的瓦房居多,建筑为硬山式建筑,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门前建有门楼,身价高、地位显赫的侬,通常为四合大院,粉皮白墙、青砖青瓦,大门两侧有门房,正房前两侧建有厢房,门墩及墙脊雕刻有吉祥图案,房屋建筑布局对称,现保留完整的四合院有马家大院、高家大院、韩家大院等,复州的民居对研究瓦房店地区的清末传统建筑、社会生活、商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价值。

“自古四民安一业,莫教趋竟背王风”。如今的复州城镇,新建的道路高楼间,浓浓的古镇余韵,随处可见,老街故宅,随处可寻,有兴致到老镇转一圈,踏入古旧的城门,经常能见到古式的民居,让人感到意外的惊喜,顿发思古之情,流连忘返。

sunshinegirl(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