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县名,启用于清朝末年。明朝庄河县名,启用于清朝末年。明朝以前称红崖子。清初仍称红崖子。以城北5里许天秤山南下一带土岗赤色,旭日东升,望之如一片丹霞得名。清末,易名红崖子为大庄河。嗣后,“庄河”之称始见。
对庄河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曰,天秤山东麓大河东岸居人逐年增多渐成村落,渔舟、商船由海溯河至此停泊装卸,因此称其为“大河庄坞”简称“大庄坞”。大庄坞船只来往穿梭,生意兴隆,人们日子过得红火。有人提出募化点钱财,选个地点修座大庙,求神灵庇佑永享太平好日子久长。这一提议为大家共同接受,庙址选在大河西岸。
庙宇修好后,还少一口像样的大钟,遂派人去烟台铸钟,铸钟工匠误将“大河庄”铸成“大庄河”。一曰,“大庄河”本为今“庄河”水旧称,因县城处庄河之滨,所以,取其河为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庄河厅成立后,“庄河”作为一独立的治域名称而存在,迄今已沿用近百年。
历史沿革折叠编辑本段
庄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就生息在这里。境内至今存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遗物。商属营州。周属幽州。春秋是燕国地。战国时期属燕国。秦统一全国后,袭燕国旧制,仍属辽东郡地。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属燕国。
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改燕国为郡,属辽东郡。东汉属幽州辽东郡;东汉末,公孙度据辽东,属平州。三国时期,属魏辽东郡西安平县地。西晋为平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东晋元帝建武之年(公元317年),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和平州辽东郡。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高句丽陷辽东。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七月,唐军拔石城(今城山)。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克平壤,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庄河属之。辽时属东京道东京辽阳府。金时属东京路。元时属辽阳行省辽阳路。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西与西南部为复州卫东,西北与北部为盖州卫秀岩城地,东及东北部为凤凰城辖域。清初属奉天府盖平县。当时盖平县下设十二社(县下行政组织)庄河地区分属两社,西部为复来社,东部为岫岩社。清乾隆时属岫岩厅(由盛京特别行政区管辖)。
清朝在盛京(现沈阳)设奉天将军与奉天将军府尹,对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凡满洲、蒙古、汉人八旗事务,则统之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则统之于奉天府尹。”岫岩厅隶属于奉天将军,庄河因之。光绪二年(1876年)一月,岫岩厅改为州,隶凤凰直隶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根据奉天将军赵尔巽“庄河地属岫南控海之滨,左右扼制海口,适当冲要设治实属相应”的奏请,同年十月,划出岫岩州南部地区,设置庄河厅,并设庄河厅抚民同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改变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罢将军置东三省总督,废除“旗民分治制”。庄河厅隶东三省总督奉天省兴凤道。民国二年(1913年)1月,庄河厅改为庄河县,隶属奉天省东路道(1914年5月更名为东边道)。
1931年~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庄河沦为“伪满辖域”。1945年9月9日,八路军挺进东北先遣支队解放庄河,同年9月12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辽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庄河县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
1946年11月被国民党占领。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庄河,重新获得解放的庄河隶属辽南行政公署。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直属辽宁省。
1949年5月至1954年8月直属辽东省。
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直属辽宁省。
1956年6月划归安东省专区。
1959年1月划归旅大市。
1965年12月划归丹东市。
1968年12月划归旅大市(今大连市)。
1987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边境县。
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属辽宁省县级市,由大连市代管。
2004年10月3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正式批准石城乡、王家镇划归庄河。至此,庄河市共辖26个乡(镇)、街道。其中乡6个、镇16个、街道4个。6个乡为:鞍子山、太平岭、步云山、桂云花、兰店、石城。16个镇为:吴炉、黑岛、青堆、栗子房、塔岭、大营、徐岭、蓉花山、光明山、长岭、荷花山、城山、大郑、明阳、仙人洞、王家。4个街道为:城关、新华、兴达、昌盛。2004年,庄河市有村民委员会23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3031个,居民小组374个。
文物考古折叠编辑本段
黑岛古人类遗址,1981年考古普查,在黑岛发现古人类遗址,可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1990年春,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等文物部门组成考古发掘队进行了试发掘。发掘地址在北吴屯后山冈东南面,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遗存分上下两层,下层距今约6,500年,上层距今约5,500年。在下层发现5座房址、两个灰坑,房址F6门前发现两道围栅。在上层发现3座房址。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石、骨、玉器等遗物。专家认定是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这里命名为“北吴屯人类遗址”。
从出土丰富的农业生产工具来看,北吴屯人的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品种繁多的渔猎工具,展现了他们经济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而颇具抽象意味的玉鸟、太阳纹纺轮、人面陶片以及烧骨下的细线图画,则表现古人类艺术创作、审美欣赏的原始状态和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宗教意识。这次考古发掘,引起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关注。同年九月在大连召开的环渤海国际考古学术研讨会,北吴屯考古发掘列为重要内容之一,有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亲自到北吴屯遗址参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