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的木偶戏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高州木偶戏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高州木偶戏因“琢木为偶”而得名,是高州市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戏曲艺术品种。相传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高州,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经高州民间艺人不断改造、发展、加工,形成今天的木偶戏。目前,该市拥有木偶班150多个,艺人500多人,他们一年四季活跃在城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为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高州也因此而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木偶戏按人数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人的为中班,一人的为小班,其中小班一人演一台戏,舞、唱、念、敲、打全都是“一脚踢”,样样皆能。演出时,艺人舞弄木偶并以本地方言说唱,剧目古装现代兼而有之,其表演通俗易懂、亦庄亦谐、独特新颖。

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1986年,木偶艺人梁东兴、朱兆庚同时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引起全场轰动,欲罢不能,结果一连演了20多场。

但是,现在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高州木偶戏曾经有过辉煌的日子,曾经有过鼎盛时期,但是时代总是发展前进的,倘若总在原地转圈,必然难以适应潮流市场。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时,木偶戏的发展无法回避市场。高州木偶戏要在建好本位根据地的同时,把握住特色,不断完善自我,开拓演出市场,才能在信息冲击下更好继续立足。

dengyanmei(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