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姚茫父

家乡区县: 贵阳市云岩区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后来留学日本,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早年,姚经常在琉璃厂出入,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亦有高深造诣。好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传世作品颇多,驰誉中外。

清末民初,有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画苑的贵州人——姚华。
他是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他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与陈衡恪(字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而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年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评说“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姚华曾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交往,并翻译过泰戈尔的《飞鸟集》……
他所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以规摩古代金石碑刻为主,精妙绝伦,玄奇空灵,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曾盛赞:“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

茫父书法根底扎实,青少年时代,受贵州书法家莫友芝影响,上溯金石,熔合篆隶。他从汉《石门颂》、《西狭颂》领会到今隶的真谛,又汲取金文笔法清刚之长,并用倒法入书,形成独具特色的顿而后曳的风貌。他的书法茂盛恣肆,内敛外侈,主硬毫浓墨作书,以毫肖铁,圆浑中显清健,丰腴中透骨力。他认为清末书家大力倡导尊碑卑帖之风,于汉魏碑刻,不明笔史,多有偏颇流弊;他以篆作隶,以隶作楷,方圆并济,自树新风。 “予岂能画?诗而已,书而已。”他运用书法笔墨,直写胸臆,每当下笔,故乡的山峦叠翠 ,北方烟云,江南秀色,澹然郁集,不时并发。陈师曾题其画:“好山到眼散千忧,草稿真能尽意搜。此境旁人不投足,荒湾野水似同游。”他所绘花卉杂物,寥寥数笔,勾勒出无限生机;他的人物画,体现研究汉唐砖甓成果,创造出“勾乙”法绘人面部,塑造出方颐、端庄、典雅的人物形象。尝言:“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去藩篱,不瞻循,有情趣,写胸臆,始有佳遇。”郑振铎曾专辑其人物画列入《北平笺谱》。
其业绩成就得到当时国内文化界的一致公认,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对姚华多有高度评价。1926年患脑溢血,愈后左臂已残,犹事挥毫。著有《弗堂类稿》、《小学问答》、《说文三列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弗堂词》等。

WangZiYing(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