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是潮汕人家喻户晓的劝和名言。这句名言出自清代廉吏郑大进之口。郑大进简朴的府第——郑大进府,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揭东区玉滘镇梅岗山下。
郑大进(1709~1782),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谥勤恪,揭阳县梅冈都山尾村(今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历任知县、同知、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湖南布政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等职。乾隆四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诰授资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例晋荣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郑大进为官关心民生,勤政爱民,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他73岁去世,史载“御制墓碑,赐祭赐葬,追谥勤恪”,可见他受到器重的情况。郑府规模、形制于普通民居差别不大,可见其任官之两袖清风。清乾隆年间,郑大进官任直隶总督。他的家乡山尾乡人与邻乡池厝渡人不睦。郑大进赴任直隶总督之前曾回乡省亲,乡亲们找郑大进出面为他们撑腰出气,郑大进说:“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害子孙乎!”两乡人都敬服郑大进为人,从此两个乡村相安无事。郑大进府作为郑大进历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记载这位传世贤士的物质载体,其遗址弥足珍贵。
郑大进府分为旧府、新府两座:老府始建于明代,是郑氏祖居(府前有象征郑大进以及郑氏先祖官阶品级的石狮和旗杆夹石);新府位于山尾村南侧,建于乾隆年间,属官方建筑,占地面积约10亩,现存主体建筑3000多平方米。郑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威武的守门狮、宽阔的地埕、象征“五世大夫”品级的旗杆斗座、清碧的池塘、蜿蜒的枫江;主座坐北朝南,大门书有“大夫第”三字,有三进厅、东西两火巷,正厅悬挂“瑞凝天姥”匾,是乾隆三十五年江南怀宁拔贡、揭阳县知县萧应植题赠;府后原有花园、书斋,现已损毁或建成民宅。府内保存有清代名家绘制的郑大进及夫人画像。1990年原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郑大进府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23日,郑大进府研究会在郑大进府成立,郑大进府的修缮与郑大进研究工作受到地方党政和各界的高度重视。2014年,郑大进府被列为揭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郑大进还倡修梅岗书院,兴学育才。梅岗书院原址在玉滘梅岗山,已经损毁。重修梅岗书院时,郑大进亲自撰书《梅岗书院记》,刻石立碑。梅岗书院记石碑目前保存完好,立于梅岗山南麓的弥勒古寺一侧,郑大进端庄遒劲的楷书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前来观摩。随着梅岗书院遗址的发现,郑大进府、梅岗书院遗址、梅岗书院记碑刻、弥勒古寺,已经连成一条探索廉吏郑大进史迹的文化旅游线路,备受游客关注。
(图为郑大进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