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前身是回族爱国人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几度易名后于1985年起称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晋城一中还获得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生源基地、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校的资质、南开大学生源基地等。
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前身是回族爱国人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几度易名后于1985年起称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晋城一中还获得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生源基地、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校的资质、南开大学生源基地等
。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三、五、七计划”、“名师工程”、“35441”系列教育创优工程和“311”工程,聘请了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并决定每年选派10-15名英语教师以及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专业培训。
从99年开始实施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中心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到2004年的“学案型教学模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导学式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在现代学校管理方面,我校组建了“电教实验中心”、“奥林匹克竞赛中心”、“教科研中心”,实施了以年级组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的制度。
2004年的暑假,和美国陶森大学合作,创办了“英语语言村夏令营”。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实施了以值周班为载体的“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我校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周末异想天开》节目,都表现得非常出色。2005年7月,受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的邀请,为了庆“七一”,迎接香港回归八周年,我校艺术组部分学生赴香港参加了盛典演出并载誉归来。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校经过了艰苦探索的三个阶段,从99年开始实施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中心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到2004年的“学案型教学模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导学式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在现代学校管理方面,我校组建了“电教实验中心”、“奥林匹克竞赛中心”、“教科研中心”,实施了以年级组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的制度。
2000年,在全省普通中学中率先取得了聘请外教的资格,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国的教师的引进,优化了教师结构,改善了交流环境,激发了教学兴趣,使教师队伍建设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2003年,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让他们熟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风俗,环境及语言习惯,同时为其它学科实施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晋城一中决定: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考察学习和短期培训。2004年,英语教师郭钦绵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留学一年。2005年,13名英语教师和3名非英语学科教师赴爱尔兰进行了为期五周的培训。2004年暑期,晋城一中与美国陶森大学合作,在校园内创办了首届“英语村夏令营”活动。活动邀请了12名英国教师,历时20天,有近90名本校教师、25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活动借鉴了美国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的形式、内容,极大地阔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和组织辅导课外活动水平的改革和提升。
2004年第一学期,“感动一中十大人物评选和演讲”活动揭晓,杨伯瀛、于蕊芳、蒋晋生、郭峰、于文军、朱根林、张家占、张建国、张海洲、崔巧凤等十位老师胜出,成为名师中的名师,所有教师的榜样。
建国以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1959年6月,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发的“教育先进单位”奖状。1960年被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1962年高考成绩列全省前茅,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红旗”。1965年高中30班曾实现全部达大学录取线的光辉业绩。十年浩劫时期,学校与国家一起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恢复了青春。1980年,被省教委重申为省首批重点中学。这一时期,学校名师辈出,学生在全国、全省性质的学科竞赛及高考中屡创佳绩,名扬三晋大地。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培养荣誉奖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