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探索特色城镇化“高家湾样板”

家乡区县: 贵州省德江县

      这里是德江县首个现代高效农业试验村,一个个省内外农业企业落户于此,一个个现代大棚遍布全村。这里是德江县首个城市农业公园,季季有花赏 、月月有果吃 、天天有景看”。这里是全市首个土地流转合作社诞生地,2011年,14位村民负责全村土地流转工作,向农户 、企业 、政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里是农村中的“城市”,广场耀眼,村中有“街”,山间有“园”,山更绿 、水更清,农民成了产业工人。这就是德江县加快“四化”同步战略,探索特色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高家湾样板”。

      目前,该村特色土家民族风情街正在加快建设,有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1家,建大棚600多个,食用菌基地2个,观光园1个。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村中建“街”,街有城镇功能,目前,笔者走进高家湾民族风情街,机声隆隆,工人忙碌,两条主街已初具雏形。这两条街是新建的,街上的居民全是‘外来人’。”该村党支部书记高腾刚介绍道。“外来人”究竟指谁?经过采访得知:原来,2012年,德江县大胆创新,捆绑生态移民项目,将高家湾作为德江特色城镇化来建设,创建农村中的“城市”。高腾刚说的“外来人”就是指180户生态移民户。城镇的另一个功能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高家湾核心区2550亩,示范区5000亩,辐射区2万亩,按每亩地生产 、加工 、销售需0.25个就业算,仅核心区和示范区就能提供就业岗位2100多个。村里有“棚”,农民成为工人笔者来到一个大棚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大棚里工作,她叫张顺妮,是该村丰产坝组人。每天早上8点,她准时来到这片草莓大棚里工作。“工作不算累,每天就管理大棚里的草莓。”张顺妮一边查看着草莓一边说。以前她一直以务农为生,每年都看天吃饭,到年底也没有结余的钱。

       张顺妮家里的4亩土地,已经通过土地流转租出去了,一年可以拿到2000多块钱的租金。她在大棚里打工,每月有近2000块钱的收入。如今,产业园建在了高家湾村民的家门口,村民既拿到了土地租金,又赚到了打工的酬金,入股还能分到“股金”。该村其他村民和张顺妮一样,从来没想过农村能变成像“城市”一样,农民干活和城里工人一样按时上 、下班,每月能按时领工资。该村像张顺妮家一样,领着“三金”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有217户,占全村的90.7%。村上建“园”,山更绿水更清高家湾村属于沙石岩地带,以前,一逢下雨,山上的泥沙就冲入田地里。晴太久,田就开裂,造成粮食作物减产或绝收。

      如今,丰彩大地 、贵阳旺江等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该村,不仅流转了该村坝上的所有良田,还将大部分荒山也流转过来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 在建设观光园时,严格依据规划,按照“生态美好 、村园谐调 、蔬果有机”的要求。在坝中建有600多个温室大棚,山间梯土化,栽种桃 、李 、橙 、桔等不同季节水果80余万株。林间现代滴灌技术的应用,确保园内“季季有花赏 、月月有果吃 、天天有景看”。

 

怡微仙紫(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