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沔州府

家乡区县: 湖北省仙桃市

从南北朝西魏起,沔城一直是郡、府、路、州、县的治地。直到全国解放初期,沔城还做过三年的沔阳县治地。沔州府,即州衙门,现为沔城高级中学所在地,位于西城古柏门内,占地六十亩。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临街有照壁高数丈,围以木栅。左右有东西角门,东角门整天开放,为官员及民众出入之路;西角门常年关镇,只有处决死囚,方开此门将犯人押出古柏门外河堤下行刑。照壁后为小院,有石狮两座分列,再进为八字形正门,上悬“仪门”匾额。门东为三班(皂班、壮班、捕班)房;西为男女监狱。中为大院,院后为正堂,堂中有大门高数丈,只有知州上下任或平时迎送宾客方可出入。左有侧门为一般人出入。正堂后为二堂,知州审询案件即在二堂。二堂两旁列为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堂后为知州签押房(即办公室)再左为东花厅,西为知州两文案(即秘书)办公室,再西为西花厅。

沔阳州设有四级州官:一衙知州,驻沔城,为全州最高行政长官,官阶为七品;二衙州同,驻新堤(洪湖);三衙州判驻仙桃镇;四衙吏目驻沙湖。全州大小案件,不经知州签押不能终结,二衙、三衙只能秉乘知州意旨代验当地命案或验收堤工以及巡视本地治安情况,四衙专管逮捕罪犯,防治盗匪,其他行政事宜不多过问。
1927年12月3日,中共鄂中特委营救出狱中的中共沔阳县委书记娄敏修后,将县州衙焚毁。
1947年12月沔城解放。1949年8月,沔阳县人民政府从彭场迁至沔城,临时设在七里城李心吉、李心地家。1950年春,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在沔阳州衙的废墟上兴建。它坐北朝南,东西长35.4米,南北宽22.5米,总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廊檐式,上下两层。大楼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南边为正门,呈圆拱形,其上方嵌有用水泥沙浆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门前是条60米长的道路,两旁绿草茵茵,树木葳蕤,夹道的古石古雕形态迥异,栩栩如生。进入大楼,天棚亮瓦高脊在阳光照耀熠熠生辉。室内“十”字型的通道将整幢楼分成四大间,行走十分方便。从通道北侧的楼梯拾级而上,二楼设转楼,为木质结构。各种镂空的护栏、门窗精致典雅,古色古香。
1952年4月,由于沔阳、洪湖分治,沔阳县治北迁仙桃,沔城从此结束了县治历史。县人民政府办公处所改为沔阳初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沔城高级中学。历经半个世纪风雨侵蚀,沔阳县政府办公大楼依然风韵犹存。

M10(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