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知道闵子骞,也许你知道“车牛返”、“闵贤”这两个村名,但是能够完完整整将《鞭打芦花》这则民间文学故事讲述出来的人已经很少了。如今,在故事的发生地,也仅有几人可以将其完整详细地讲述出来,而一些青少年,更是对这则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鲜为听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 泗县老泗州网论坛
为了拯救这则流传已千年的民间文学,当地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使故事更为长久地流传下去。记者获悉,由于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所修改,所以在基本故事不变的情况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当地文化部门就在众多版本中选出一个语言通俗简洁、“修剪过枝蔓”的版本;2005年,萧县文化局举办了一次有7名故事讲述者参加的《鞭打芦花》讲故事比赛并颁奖;2006年4月,萧县杜楼镇车牛返村的“鞭打芦花”处被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所在的象山进行了封山保护;萧县县委宣传部决定将“鞭打芦花处”建成为萧县“中华传统美德”和“孝”文化的教育基地;萧县梆子剧团也已经把鞭打芦花故事改编成戏曲在萧县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另外,萧县文化部门还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以修建参观场所、恢复古建筑、编印书籍等方式将传统美德和“孝”文化引向深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