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产 ]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经营初见端倪。全县梯田面积达到 135.67万亩,人均3.13亩,梯田化程度达到90%;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038处,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1万亩;造林面积71.4万亩,森林覆盖率8.9%;全县公路总里程 2988公里 ,乡村通车率分别达到 100%和95%。区域特色产业迅猛发展,果、畜、薯等支柱产业规模扩大。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0.2万亩,果品总产量7.3万吨,实现收入1.15亿元,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荣誉称号。生猪饲养量23万口,鸡饲养量107万只,大家畜饲养量13.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12亿元。全县洋芋种植面积20万亩,瓜菜6万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总结出的新时期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
[ 工业经济 ]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县域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化工、地毯等行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雷管、炸药、水泥、地毯、磷肥、白酒、农机具、印刷品、饲料等 15 类 70 多个品种。建成了化工公司、水泥集团、建筑集团、大红碗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和财政支柱企业,培育形成了毫秒延期电雷管、新 4 号炸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和静宁烧鸡、鸿达磷肥、手工地毯、红富士果酒、鸿菲保健醋、大红碗方便面等地方名牌产品。 2006 年限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1 亿元,增加值 1.537 亿元,销售收入 30185.3 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31 亿元。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项目立区、机制活区、以工兴区”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园区投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优化“三个环境”,吸引各类投资。至目前,已在园区内建成龙头企业和工商项目 82 个,完成投资 1.96 亿元,跻身全省乡镇工业园区序列。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 1.31亿元。县水泥集团和化工公司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十强企业”,县建筑集团公司跻身“全国百强乡镇建筑企业 ” 之列。
[ 非公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业户 2634户,其中私营企业92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54亿元,占GDP的27.5%,财政贡献率15.3%。路大路食品集团进入甘肃省50强私营企业之列。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种贸易洽谈活动,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52亿元,建成了大红碗方便面、家具汇展中心等30个招商引资项目。
[ 商贸金融 ]
全县现有 新世纪商厦、百货大楼、东关商场、供销超市、天丰超市、静宁家具汇展中心等较大型商场 9 处,西关综合市场、东关木材、烧鸡市场等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 26 处,小型商业网点 3000 多个。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亿元。 金融机构有工行、农行、建行、农村信用联社、农发行驻静办事处、邮政储蓄等 6 个,分支机构 57 个,从业人员 314 名,各类存款余额 7.43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6.94 亿元。建立了医疗、养老、人身、财产保险制度,保险服务领域全方位开拓,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安定群众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 城镇建设 ]
加快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威戎、界石铺等 8个重点乡镇为支点的城镇建设格局。县城规模达到5.6平方公里,建成了阿阳新村、西苑小区等8个居民小区,建成住宅楼144幢44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11.8平方米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18.9%。 供水能力达到 6000 吨 , 日供水量 1805.6 吨。供排水管道基本实现了管网化。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建成集中供热站 16 处,供热面积 55 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 60% 。栽植风景树 3.2 万株,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4. 5 万平方米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