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人物
谱写人生奋进之歌——记全国劳模、贵州盘县紫森源(集团)投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仲云
他带领企业始终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开拓创新、跨越发展、造福社会之路。
他,就是贵州盘县紫森源(集团)投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仲云。
1992年,范仲云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创建了盘县红果镇茨门沟煤矿(现更名为盘县红果镇仲恒煤矿)。当时传统的采煤方式和小作坊式的煤矿企业管理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发展,煤矿亏多盈少,举步维艰。为改变落后的采煤方式和粗放的企业管理方式,范仲云多次到国营大矿去参观、考察、学习。他意识到,办企业,首先得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于是,他通过借款购置先进设备、高薪聘请煤矿专业人才等方式,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能力,使企业逐步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为了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的深加工,范仲云在2004年投资兴建了一座年入洗能力150万吨的洗煤厂进行煤炭深加工,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车辆运输问题。为了让企业做大做强,2008年他积极顺应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致力于扩大煤矿产能,到2010年创建了全省第一家民营煤矿年产90万吨的生产矿井。同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引进管理人才、健全企业管理机构。
在煤炭市场的黄金期,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范仲云以其敏锐的远见意识到“物盛必衰”,煤矿企业不久便将风光不再,也深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短板”,走规范化、集团化、集约化道路才是长久之计,必须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才有出路。为此,他出资组建了贵州盘县紫森源(集团)投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他本人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公司以煤炭产业为主,同时致力于煤矸石高新利用、物流、旅游、农业种植等领域的综合发展。
范仲云深知紫森源公司是以煤炭产业为主体的企业,煤矸石的堆放和污染是企业永远的心病。于是他提出了“大力培育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解决煤矸石合理化利用问题”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发展,以煤矸石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延伸产业链。经多方考察了解、洽谈,2011年1月范仲云和昆明理工大学正式签订《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合作合同》。经过一系列工作,于2013年2月开始了煤矸石高新技术利用的一期工程,当年12月试验成功,主要产品是铝和铁;2014年6月开始二期工程研发试验,2015年3月试验成功,主要产品是钛和硅。进行产业化攻关后建一个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煤矸石处理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达21亿元,为政府增加上亿元税费,同时解决800余人就业。此项工程建成生产后,对于煤炭企业保护环境、解决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均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开始时的茨门沟煤矿发展到今天的紫森源(集团)投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其旗下已有4个煤矿和6个子公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给国家提供的税收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3年,每年向国家上缴税费都是上亿元,2014年达到1.4亿多元,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大幅攀升,现在全公司就业职工人数达3600余人,为盘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范仲云经常教育员工:做人不要忘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创业以来,范仲云为支助贫困大学生、修建乡村公路、汶川地震捐资、朝霞工程捐资、修建校舍等共捐资1500余万元。
范仲云用大山一样厚实的情怀回报着社会、回报着家乡,尽着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
从一个小煤矿起家,到组建集团公司并把它发展壮大,范仲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为人先的魄力,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人生奋进之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