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儿必须做
相隔千里,他们素未谋面,盘江精煤公司山脚树矿职工张如举,从小就有一颗善良之心,大学时候的一次善举,成就了他给千里之外的上海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也因此成为盘县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名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张如举出生在瓮安县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村里是一位出了名的热心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如举从小便有一颗朴实的爱心,在大学期间,除努力学习外,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他成长中践行的诺言。
2011年的一天,省红十字协会的一辆宣传车停在了大学的校门口,这是省红十字协会在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进校区活动,他了解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后,当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要求工作人员抽取自己的血液,并经 HLA 分型检验后,把所有相关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并准确详实地提供了个人的资料、联络方式,就这样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去年7月份,张如举从贵州大学矿业学院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盘江精煤公司山脚树矿,选择了艰苦的、没有节假日、更没有灯红酒绿的煤矿工作。在工作中,张如举坚持每天入井、升井,仔细揣摩、向师傅请教,圆满完成了单位交给他的编写、描图、绘图等工作,并得到矿领导的一致好评。就这样日复一日,张如举在山脚树矿褪掉了一个大学生的青涩,成长为一名青年矿工,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很充实。
今年4月份的一天,一个电话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从电话中得知,一名9岁的上海女孩因患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省红十字协会希望张如举能够发扬助人为乐的美德,捐献骨髓勇救生命。张如举这一情况告诉父亲。“孩子你去吧,我们支持你”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温暖的话语。
张如举来到上海,经过初次配型、高分辨配型、捐献前的体检等各项指标检测,全部符合捐献要求。经中华骨髓库、采集医院和移植医院认定,张如举成为这名上海9岁女童的最佳移植供者。
4月18日,医生开始向张如举体内注射药物动员剂,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量增加20到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4月22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生总共提取血量8000毫升,并及时送往上海对9岁小女孩进行移植,并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
4月28日,张如举返回山脚树矿,在别人纷纷赞扬他助人为乐的美德时,他平淡地说道:“当时接到电话,根本没想什么,就只知道有个生命需要我的血,这不是应不应该做的问题,而是不能不做的事儿。”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却能开出美丽的花。
一个在贵州,一个在上海,相隔千里,他们素未谋面,却因万分之一的血液配型成功率,将两个鲜活的生命紧紧相连在了一起。他也成为了我市第6例、盘县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当代的英雄不需要奋勇杀敌,只需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就能换回一个生的希望,往往普通就能成就不平凡,张如举就是这样的英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