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东北

家乡区县: 长春市朝阳区

长春市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其中主城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伊通河台地之上[2]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6] ,市域界周长约3298.97公里[7-8] 。

长春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926平方公里。[9-11] 2011年建成区面积445平方公里[6] 。

地形

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

大美长春(53张)

起长春市

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隆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12]

松辽平原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台地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12]

长春城区位于松辽平原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伊通河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13]

气候

长春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14]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15]

2自然资源

水资源

长春南湖

长春水资源相当丰富,国家允许利用的过境客水资源为17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境内水资源的6.5倍。[16]

长春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其中,饮马河为4.9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38.1%;境内第二松花江干流为2.87亿立方米,占22.2%;拉林河为3.15亿立方米,占24.5%;伊通河为1.96亿立方米,占15.2%。[16]

长春境内地下水储量为14.67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52.1%。可开采量为9.0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储量的64.5%。其中,农安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7亿立方米,占长春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29.6%;榆树市为1.93亿立方米,占21.4%;德惠县为1.88亿立方米,占20.8%;九台市为1.44亿立方米,占16%;长春郊区为0.84亿立方米,占9.4%;双阳县为0.16亿立方米,占1.7%;长春城区为0.1亿立方米,占1.1%。[16]

长春水能资源并不丰富。长春市222条河流中,可发电的河流仅有10条,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16]

土地资源

长春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长春东部为暗棕壤地带,中部为黑土地带,西部为黑钙土地带,自东向西更替。受地形分异的影响,地带内的土壤系列各不相同。在暗棕壤地带内,组成了低山丘陵暗棕壤,台地白浆水、河谷草甸土和洼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土地带内,组成了台地黑土、河流阶地草甸土和低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钙土地带内,组成了阶地平原黑钙土、河谷阶地草甸土和盐碱土土壤系列。形成了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为主的众多的土壤类型。[16]

矿产资源

长春

长春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共39种,258处,主要是能源矿、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多分布在九台市和双阳县。[16]

长春能源矿主要有煤炭、石油和油母页岩。已探明原煤炭储量为53.2亿吨,保有储量2.3亿吨,共有5处煤产地,即营城子煤田、羊草沟煤、孙家沟煤田、长春煤田、双阳煤田。石油是长春新发现的优势矿种,位于双阳县境内,油田长300公里,宽14公里至20公里,油气层埋深2000米左右,预计储量为4亿至8亿吨,可年产石油35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现已开采,命名为“长春油田”。长春油母页岩分布于农安县境内,探明储量为168.9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97%,占全国50%,尚未开采。[16]

长春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和建筑石材等,多位于九台市和双阳县。长春石灰岩的探明储量为2.7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双阳县羊圈顶子石灰岩是吉林省最大的石灰岩矿,探明储量2.1亿吨,可年产60万吨水泥。吉林省沸石的探明储量为7311.2万吨,珍珠岩的探明储量为4 360.3万吨,均分布在长春地区。长春膨润土的探明储量为2084.2万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以上。长春非金属矿中,除石灰岩已大规模开采外,其它均匀为小规模开采,尚未充分利用。[16]

生物资源

长春植物资源共约800多种,森林资源不丰富。长春林地面积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长春林地面积中,防护林占48.6%,用材林占46.8%,经济林占3.1%,特用林占1.5%。从林木成长程度上看,幼龄林占73.6%,中龄林占20.7%,近熟林占3.9%,过熟林占1.8%。长春森林资源的特点是防护林面积大,经济林面积小;幼龄林面积大,成熟林面积小;东部山地丘陵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西部台地平原区比较贫乏。长春草地资源共有8.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春西北部,其次是松花江河漫滩及其支流卡岔河,拉林河河谷低地。此外,荒山荒丘也有零星分布。其中,农安县占41.1%,榆树市占25.3%,双阳县占14.5%,九台市占10.3%,德惠县占5.2%,长春郊区占3.6%。长春野生植物资源计有97科、237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63种;野生食用植物约有20种;野生饲料植物约有25种;野生蜜源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约有15种。[17]

长春动物资源共264种,其中,优势级动物14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5.3%;常见级动物58种,占22%;少见级动物136种,占51.5%;偶见级动物56种,占21.2%。长春动物资源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毛皮兽和食虫鸟类多分布在东部山区。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养殖性动物发展很快,产量成倍增长,主要问题是,森林动物和水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趋于减少的动物有161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71%,其中濒危动物近50种,占21.4%。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中国林蛙(喻士蟆)鳖、环颈雉、水獭、银鼠等野生动物。[17]

 

光绪七年(1881年)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隶属吉林将军;[18]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东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铁北二道沟)。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各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18]

长春旧影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各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18]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

1932年伪满伊始,长春市区人口数为126309人。[19] 1943年年末伪满鼎盛时期,市区人口数为754210人。[19] 1945年伪满末期,市区人口数为716815人,[19] 此时约有14万日本人。伪满鼎盛时期加上驻长春的大量军队、外国侨民和巨大的流动人口,全长春地区总人口已逾120万,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和外国侨民,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多种族聚居,被称为“东方瑞士”。1948年围城前,市区人口数约为50万,人民解放军入城时人口数约为17万。

长春旧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政府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伪满洲国皇帝宣布退位。9月20日,苏联红军进驻长春,成立了长春卫戍司令部,逮捕了伪满洲国各部大臣,连同溥仪先后押往苏联,伪都长春同东北一起光复,日本帝国主义苦心经营14年的伪满洲国彻底覆灭。[20]

前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后,东北抗日联军联合作战。1945年9月20日,抗联教导旅旅长、东北党委书记周保中以苏军驻长卫戍司令部司令的身份,率领部分抗联战士进驻长春,协助苏军接管伪满政权,同时组建人民武装,筹建民主政权。11月8日,经苏方同意,中共中央东北局调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长、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刘居英(未公开身份)出任长春市市长。刘居英接管长春市政府后,立即发布协助苏军实行军管,保障市民正当权益,发展自由贸易,严惩罪大恶极汉奸,取消苛捐杂税,兴办国民教育,开展市政建设等7项施政纲领。[20]

和平解放史称“兵不血刃”,然而长春的和平解放却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长春的优秀儿女为了家乡和全中国的解放,在长春外围战斗中伤亡4000多人,在市区遭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300多人,还有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府下饥饿而死,长眠在长春这块土地上。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累累白骨,同国民党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和平解放。[20]

1948年,市区人口约为50万人。1948年5月23日-10月19日,长春围城战,史称“困长春”。历时五个月的围城,使得长春城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死城,饿殍之城,白骨之城。困长春结束后,市区人口减至约17万人。1988年10月18日,在“困长春”40周年之际,长春市政府在长春南湖公园北门修建了一座“长春解放纪念碑”,供人们凭吊当年长春解放死难同胞的亡灵。

 

Purple Rose(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