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汉墓位于高邮市的天山镇境内。在1979年发掘于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并出土金缕玉残片。初步考证墓主人系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玉器、铜器、漆器、陶器、木佣、车等器物。出土的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制作非常精美,特别是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为汉代考古少见。因保存最完好而轰动海内外,《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曾作了专门报道。该墓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5月起,以南京博物院为主,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南京大学历史系派员参加,配合开山采石,历时两年,对一、二号汉墓进行发掘。两墓均属大型岩坑竖穴、有斜坡墓道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早年均被盗,二号墓遭焚烧,一号墓结构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标本972件。据对文物标本的研究和测定,当为西汉中晚期广陵王刘胥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黄肠题凑”式木椁,与全国出土的十余座同类型墓葬相比,其用料之大、制作之精、结构之严、保存之好,当属罕见惊世之作。整个木椁南北通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面积237平方米,使用楠木540立方米。大部构件都有标明名称与方位的漆书或凿刻的“广陵船官材板广二尺”、“医工”等字样。出土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制作精美,特别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凳、勺、灯等)为汉代考古发现中所少见。天山汉墓发掘结束后,将全部构件迁至扬州市区东北郊象鼻桥以东高冈复原陈列,建立扬州汉墓博物馆(现更名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出土的一、二号汉 墓均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号墓上有周长200米、高3米的封十墩。墓坑是人工开凿的岩石坑,坑口南北长 28米,东西长23米,深18米,墓道60米。开凿墓坑、墓道的岩石近2万立方米,填土、封土为2.5万立方米,其工程之浩大、耗力之多,实为罕见。慕葬的主体建筑——木椁结构,是由等级较高的金丝楠木垒成的“黄肠题凑”。整座墓葬建筑面积为221平方米,用木材545立方米,俨然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精美、造型庄重、纯木结构的地下宫殿。两座墓虽曾被盗,仍出土了近千件玉器、银器、铜器、铁器、漆器、陶器、木俑、戏俑、丝绸、车等。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humin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051417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