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习俗——住房

家乡区县: 湖北省当阳市

1.村落类型

当阳村落类型一般为三种:一是家族村落,即最初只有一家一户定居,以后发展成了大家族,再分成若干户为一村,形成家族群居。二是姻亲合体村落。由姻亲联合起来的几个大家族(大姓)组成。三是杂居移民村落。多为集体移民户定居形成。其中第一种类型最多。

2.住宅样式

清未至民国期间,沮漳河下游两岸及湖区,由于历年水灾,贫民多住高粱壁子茅草屋。这种房屋无粉饰,用高粱杆和泥为墙,茅草铺顶,屋内开窗子,屋脊两边分水直接落地,俗称人字草棚。小康人家富裕户的住宅均为砖石土木结构,式样各异:

四角扳爪是清朝早期的建筑风格。一般两重天井,面宽3间,卧槽门,墙体以薄叶子青砖砌筑;前墙上做出4个砖垛,以堆灰法做成凤尾状,称四角扳爪。

四水归池即当面一厅两边客房,为横向一栋三间,前后分水后由天井进身入横向一排,中间为正堂,两侧房称厢房。要求“亮厨房黑卧室”。

双人头进身纵向,中间一横厅为前后分水,横厅两侧各一栋为左右分水,故称“双人头”。

明三暗五房子在外面看是三大间,里面隔成五间(正厅一间不隔),三间房全部隔成两间的,称“明三暗六”。在正房的山墙边搭一半边水的房子,面积与正房一样,但用料省,造价低,这种房子称“扑搭子”,“扑搭子”前面接出一点,在正房檐口处反水,这部分建筑称“钥匙头子”。在正房的后檐接出的部分,叫“拖檐”。

新连三间是1956年合作化后居住条件提高的产物。此类房屋前后分水,横排三间,前三间与后三间两边围墙成院。其造型美观适用,砖木结构,亮脊型花山尖。每间房都设有二、三或四开钢筋齿窗,光线明亮,空气对流,彻底改变“黑房屋”的观念。

小楼阁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一种标志。房屋布局是每层二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钢筋水泥结构,一般为二层楼,也有三层或四层楼的。有的楼阁栏杆雕龙画凤颇具古风,有的保持平房风格为瓦屋式顶。具有二至四开的卧槽门的大窗,有条件的引入自来水,设置洗浴更衣室。外有后院或前院,种植葡萄、柑桔,环境宜人。

公职人员20世纪50~60年代一般住单位集体宿舍,单间、套间,多为平房。仅有少量楼房。70年代楼房渐多,一般是两间套、三间套带厨房。1978年以后所修宿舍大楼,都配有客厅、寝室、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只是居室大小有所不同。1995年后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公房全部由住户购买。

3.建房习俗

择地基民间重视建房,旧时建房要请风水先生看地,讲究“前有照(水),后有靠(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风俗。农家建房一般选择秋后,奠基选黄道吉日,请主建瓦匠师傅在东西南北中五方各钉一桩,滴酒烧纸,意为拜五方之神。

敬梁旧时对房梁十分敬重,房梁用材十分讲究,要求是端直,无结巴,一般选择上好的松、杉、冬青树等,传说椿树做梁能扯来15里风水,但一般人家不敢明目张胆用椿树做梁,怕遭众人反对。上梁时极为慎重,木匠开斧要杀公鸡祭梁,新梁不能轻易示人,刨梁时不能骑在梁上。上梁时掌墨师傅要主持仪式,念上梁词。梁木要用红布包裹,安梁时要抛撒粑粑、钱币、水果糖,叫“抛梁”。然后要燃放鞭炮庆贺。今建房多为水泥预制板的楼房,无梁可上,但农村仍在第一层楼板盖好后,在屋内贴上“上梁大吉”的红纸条幅,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房地产开发商一般在楼盘封顶时举行封顶仪式,为楼盘披红挂彩,宴请宾客,为楼盘销售造势。

照地新房建好后,要选定良辰吉日,宴请宾客,俗称“照地”,赴宴宾客都要上人情钱。城镇居民购买新房后,也会请亲朋好友照地。

房饰与镇宅屋脊中,用布瓦砌成古钱图案或彩球图案,屋脊向两边挑起,象两条相向而行的龙。意为“二龙戏珠”。大门的门楣要浮雕出图案,门楣上有两个“寿头”,上雕“福、寿”二字,大门两边门枕(俗称门蔸子)上也要雕上“喜鹊登枝”等吉祥图案。许多家庭喜在门上挂一面镜子,谓之“照妖镜”,大门两侧竖石虎狮,用以祛妖镇宅。堂屋正中要埋一圆形石头,意为“家有元宝,家运昌盛”。此俗今仍存。

讲你知(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