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与江西人的恩怨
那么对兰陵笑笑生来说,必有更加直接的原因才会使他对江西人怀有不可释怀的黑暗印象。这又使我们想起那个关于王世贞与《金瓶梅》的传说,那个与江西人严嵩有关的传说。
王世贞与严嵩结怨,有一段这样的传说:王世贞的父亲就是被嘉靖帝处死的王忬。严嵩是江西分宜人,其权势昌炽时,颇好书画古董雅事。时任蓟辽总督的王忬家藏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就向王忬强索。时严嵩为首辅,其子严世蕃为工部左侍郎,谁人得罪得起。王忬于是“觅名手摹赝者以献”,图卷中“麻雀小脚而踏二瓦角,即此便知其伪矣”。事情败露后,严嵩父子对其怀恨在心。此时恰因王忬以“滦河之变”戍边不力,嘉靖帝大怒,遂将王忬下狱,严嵩于是上奏本将其害死。“世贞与世懋日匍伏嵩门,涕泣请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请救。诸贵人畏嵩,终不敢言”(《明史》卷二七八《王世贞传》)。
正史不载《清明上河图》事,但王忬之死确与严嵩有关。为宣泄心中怨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对严嵩口诛笔伐,严嵩从此落下奸臣的声名。
另外,严嵩还利用收复河套之事,谋害曾经举任过他的前任首辅夏言,先是夺去夏言官衔,后向嘉靖帝进谗言,把夏言推至西市斩首。这就是世传严嵩这个江西人干的坏事。不过近年来历史学界颇有些为严嵩翻案的势头,比如曹国庆先生就认为严、王之争和严、夏之争均为嘉靖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挑动阁臣之间争斗的权谋,严嵩总体大德不亏。“嘉靖时的阁臣中,张璁三进三出,费宏、桂萼二进二出,杨一清、李时、方献夫、翟銮、顾鼎臣由首辅退居次辅,俱被世宗玩弄于股掌之间”(曹国庆《严嵩与嘉靖间江西籍阁臣》)。
明季首辅任期最长者是杨士奇,二十一年;此外就是严嵩了,十五年。在《明史》中严嵩是入了《奸臣传》的。清朝修《明史》写严嵩传时多吸收了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严嵩传》,说严嵩的升迁,多为“私之”、“臾之”、“躐得之”而得:当祭酒是“辅臣费宏其乡人私之”;当尚书是“谋于辅臣”、“从臾之”;入内阁是“嵩复私于言,躐得之”,总之是朝中有人(同乡)好办事。王世贞恨透了以严嵩父子为代表的江西奸党,因而也捎带着恨上了其他江西人。严嵩倒台没多久,一部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权纳贿、祸国殃民的八幕剧《鸣凤记》便流传开来,其后王世贞又有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问世,骂这父子二人是“朱蛇”、“贪狼”。
而王世贞与《金瓶梅》的关系,据《寒花盦随笔》载:“世传《金瓶梅》一书为王弇州(世贞)先生手笔,用以讥严世蕃者。书中西门庆即世蕃之化身,世蕃小名庆,西门亦名庆,世蕃号东楼,此书即以西门对之。”后又说世贞以毒药粘于纸角,诱使严世蕃的走卒唐顺之日夜观赏以指沾唾液翻书中毒而死,情节颇荒诞离奇。
但诞生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既以蔡京影射严嵩,那这个作者必是与严嵩有深仇大恨之人。既然吴晗先生已撰文否定了王世贞家中曾藏过《清明上河图》,因而也否定了《金瓶梅》是王世贞所作,那么它的作者我们也必须从与严嵩有大仇者中间来找。
不管怎么说,因为对严嵩有恨,所以兰陵笑笑生才迁怒于整个江西官员,才会在《金瓶梅》中塑造出“为人浮躁”的江西人宋巡按,才会让宋巡按吃拿卡要、贪得无厌,这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